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水乡拾遗  尾声

(2017-11-17 08:53: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旅游札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尾声

    我在淮安古城逗留了两天之后,踏上北去的客运大巴,结束了我的这次《江南水乡拾遗》之旅。傍晚时分,我回到阔别近一个月的海滨青岛。
    我是在清明时节踏上南下的飞机,我的这次旅行从杭州开始,先后经过湖州、嘉兴、苏州、常州、无锡、镇江和淮安,总共游览了江浙地区的八个城市。当我回到海滨青岛的时候,已经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前夕。
    回到青岛我意犹未尽,立刻投入近万张旅行照片的下载整理和后期剪辑,开始着手这部《江南水乡拾遗》系列旅行札记的撰写工作。五一节之后,我以每天写一篇文章的频率,以平均每篇近两千字的篇幅,将一百五十余篇旅游文章,发布在我的新浪博客上。此时的我,才长舒一口气,算是真正完成了我再一次的江南水乡之旅。
     很多年以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直是我一生的梦想,我从年轻时就憧憬着这个宏大的人生目标,而且几十年以来,我一直在锲而不舍的追求着这个目标的实现。当我走过花甲之年,回首追忆我的人生历程时,我欣喜的看到,我已经真正实现了自己的这个人生目标,而且已经到了“行万里路,写千卷书的人生境界。至此为止,我有资格为自己绘制一张人生的旅行线路图,记录我曾经走过的山山水水,记录我的人生轨迹和曲折的心路历程。
     中国的江浙一带,是一片富庶的沃土,是中华民族人杰地灵的一方宝地,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蕴,这里有着令人迷醉的江南水乡风光和浓郁的吴越风情。十年以前,我就曾多次来过江浙一带,那时因为是公务在身,我没有更多的条件和精力去游山玩水,只能走马观花的感受一下这块充满魅力的江南土地。一次次的江南之行,反而更加勾起我心中对江南美景无尽的眷恋。
     非常值得让我欣喜的是,我在最近的十几年间,尤其是在退休后的这十年间,我每年都会在旅行的途程上恣意漫游,孜孜以求的践行着我走遍大江南北的宏伟心愿,实现我心中渴望的人生夙愿,这就是要深度游览和欣赏中国的江南水乡风情。当我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的时候,心中涌起一种无以言状的欣慰。
     今年四月的这一次《江南水乡拾遗之旅,是在我去年春天一个月《江南水乡游的基础上,再一次策划的拾遗补缺之旅,我希望今年的旅行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会更加细腻的感受千年吴越文化的博大精深,会更多的发掘这块古老土地上更多不为人注意的东西。
     当我从江浙土地上回来,开始整理旅行思路,当我用了近六个月才写完这篇《江南水乡拾遗》旅行札记的时候。才感到我虽然用了这么多的精力实现我的江南之旅,可实际上还是一种浮光掠影的旅游,根本谈不到有什么深度可言。因为历经数千年的江浙大地,积累了太多丰厚的文化积淀,千百年的吴越风情,深深的浸染在江浙儿女的内心深处。一个来自北方汉子,想通过一两个月的旅行,对中国江南风情达到很深的理解,只能说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满足于这次为时近一个月的自助旅行,因为这个过程毕竟给我带来更多的旅行愉悦,让我看到了江南水乡更多的风景,让我对江南风情和吴越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心理体验。这次旅行的所见所闻成为我人生珍贵的收获,这篇《江南水乡拾遗》也将记载了我一段人生的心路历程。
     在我撰写《江南水乡拾遗》的过程中,我从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写作的过程也就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这也符合我“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信条。我感谢网络强大的信息量,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古老的吴越历史,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人生历程。当我遇到一些疑难的历史问题和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会多方查阅求证,力求我写出的东西耐得住推敲,更希望我写的东西会以正视听而不是误导他人,这也是我信奉的一种严肃的学术精神。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那些一直以来关心着我的朋友们,感谢你们一如既往的关注和关切,感谢你们对我博客的欣赏和鼓励,感谢你们不厌其烦的留言和点评,这将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肯定。
    最后,我以一首古词《江城子》,作为《江南水乡拾遗》最后的尾声:
    烟花三月下苏杭,花锦绣,柳烟茫,
    西湖柔情,千载泪汪汪。
    吴越风光染钱江,不停步,走吴江。

    太湖波涌天际苍,泰伯祖,盛名扬。
    武进烽烟,润州江水长。
    河下古镇觅旧踪,赏《西游》,归故乡。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江南水乡拾遗 <wbr> <wbr>尾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