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的园林景观
镇江的金山风景区之所以能够名扬四方,成为八方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是因为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还有着那么多神奇的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积淀,有着许多珍贵的人文景观。除此之外,这块长江之畔的弹丸之地,有着充满魅力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风情。
在金山风景区,一座青螺般精巧的小山头,屹立于长江之滨这块平缓的地方,金山很矮,总共不到五十米,却给我们一种巍峨的雄壮之感。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骚客驻足金山,留下不朽的千古诗篇,更是为金山注入丰富的文化内蕴。
唐代平民出身的著名诗人张祜,一生未进仕途,杜牧曾给他很高的赞誉:“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张祜在金山留下一首五言诗云:
一宿金山寺,超然离世群,僧归夜船月,龙出晓堂云。
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间,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
与诗人张祜同一时期的唐代诗人孙舫,似乎不喜欢张祜的低调,他题写一首高调的五言诗曰:
山载江心寺,鱼龙是四邻,楼台悬倒影,钟馨隔嚣尘。
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题咏处,流响更无人。
北宋名臣范仲淹,是中国古代一位著名文人,他才华横溢,文学作品立意高雅。他为金山寺相识的一位和尚留下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
空半簇楼台,红尘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带海声来。
烟景诸邻断,天光四望开,疑师得仙去,白日望蓬莱。
北宋文学家秦观是高邮人氏,他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为苏门四学士。他也在金山留下一首颇有意境的诗篇: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汽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辩,只疑灯火是渔船。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大家,他曾寓居镇江的金山和焦山,在这里吟诗作画,他有一首夜泊瓜州的诗篇,展现了一幅暮秋时节的凄美画卷,把我们带进一种伤感的意境中,感受到板桥先生当时失意的心境:
苇花如雪隔楼台,咫尺金山雾不开,惨淡秋灯渔舍远,朦胧夜话客船偎。
风吹隐隐荒鸡唱,江动汹汹北斗回,吴楚咽喉横铁瓮,数声清角五更哀。
此时的金山风景区,已经没有板桥先生笔下那种伤感的意境,正是阳春四月大好时光,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色。由于金山所在的位置是长江泥沙淤积所致,除了这座突兀耸立的金山,四周都是一片平缓的土地,在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上,有大片的湖塘,这就是长江故道淤积而形成的金山湖。昔日长江河道已经向北偏移了很多,给镇江这座千年古城营造了更多的江滨开发空间。现在的金山风景区,已经成为一座远近驰名的园林景区,这里不但有古老的金山寺,更有那柔情似水的江南水乡风情,在这万木葱茏的园林空间,有着姹紫嫣红的锦绣绽放,有着充满古典风情的园林建筑。当你姿意漫步在曲径通幽的花间小路上,就会把你引入一片宛若仙境的人间净土。
登上金山寺那高高耸立的慈寿塔上,可以鸟瞰镇江的滨江风光,一座现代化的江南新城正在突飞猛进中迅速崛起。金山脚下,一汪碧水辉映着明亮的天光,那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一座座葱茏的袖珍小岛,一条曲曲弯弯廊桥水榭,把玲珑剔透的湖中小岛连为一体,你步入其中,恍若行走在飘飘欲仙的世外桃源。
我从金山寺游览完毕,顺着曲曲弯弯的石阶路一路下山,告别了这块江南宝地的一方佛家圣土。当我走出金山寺山门的时候,又走进一片幽雅的江南园林空间,心情不由的豁然开朗。
这是一片山水相依的江南沃土,这是一片滋润着古老长江之水的古老土地。在这块有着浓郁水乡风情的园林空间里,我看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无穷魅力。那飞檐斗拱的传统园林建筑,彰显着一种刚柔相济的和谐意境,展现着一种张弛有度的空间节奏。那临水傍河的廊桥和水榭,在波光水影的绰约中,勾勒出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画卷。
此情此景,让我心生陶醉之意,遥望这一座座亭台楼阁掩映在万木葱茏之中,一条条曲廊木榭横卧在碧波之上,一时吟咏之兴油然而生,故此吟曰:
万里江天空濛间,突兀耸秀一金山,
钟声梵影千秋尽,波光水色十里烟。
微风拂过万木翠,春光催得百花残,
斜倚廊榭梦润州,痴情苦寻桃花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