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飞英古塔
很早就知道湖州有一座千年古塔,却一直无缘与之相见,利用这次旅行专程来到湖州,希望一睹飞英塔芳容。
飞英塔高高矗立在湖州东北角的飞英公园内,这里是当年的飞英寺。据史书记载,这座寺院建于唐懿宗咸通五年的公元864年,在二十一年后的唐僖宗中和五年,寺院更名为上乘寺,直到北宋真宗景德二年的公元1005年才改为飞英寺,古塔就在寺院西侧的舍利塔院内。飞英塔不仅历史悠久,更是以造型奇特而名闻天下。它是由内外两座古塔组成,里面是一座石塔,外面又建一座砖木结构的外塔,成为塔中有塔的古塔。
根据有关史志记载,唐代咸通年间,有一个叫做云皎的和尚,他在游历长安时得僧伽大师所授的七粒舍利以及阿育王饲虎面像,他回来后在飞英寺院里建了一座石塔供奉舍利。石塔始建于中和四年,历时十年方才建成,命名为上乘寺佛骨舍利塔。
舍利塔的建造十分精致,它是一座下设弥勒座的八面五层石塔,是有一百多块太湖青石雕琢拼砌,石塔总高十五米。石塔的弥勒座雕琢精细,其束腰八边的狮子群像个个栩栩如生,各层腰檐、平座和斗拱,所有建筑构件均为精雕细琢,尤其是石刻的斗拱采用古老的“偷心造”,塔身转角雕出梭形瓜楞状倚柱,覆盆式柱础。塔身各面雕以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教故事和千佛造像,位于第四层北面的观音造像更是精美绝伦,整个石塔是一件珍贵的唐代石雕艺术珍品。只是当年的石塔后来塌毁,现存的石塔是南宋绍兴年间重建。
飞英塔的外塔建于北宋开宝年间,是因为有神光现于石塔,所以增建外塔罩护神光,并从佛家语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取飞英二字为之命名,寺院也改名为飞英寺。新塔于绍兴二十二年的1152年遭到雷击损毁,又在南宋端平年间重新修建。
我顺着外塔内则的扶梯迂回而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层建筑的结构。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飞英塔,是一座七层八面的砖木混合宝塔,是江南常见的楼阁式结构,造型端庄秀丽,气势雄浑古朴。古塔通高五十五米,具有宋代建筑的显著特点,有平整舒展的檐角,简洁朴实的檐面,斗拱采用硕大的木质结构。由于中间有石塔,四层以下是中空结构,沿着外塔内壁悬挑出各层平座和扶梯,均与外层平座相通,上面三层建有楼面。飞英塔内外共施木质斗拱三百余攒,是现存古建筑中很独特的结构形式。
飞英塔登塔楼梯设在副阶廊内,扶梯很窄,只能勉强一人侧身而过,整个古塔空无一人,独有我在这里默默的攀登,我像是在穿越久远的时空,正在走进一个未知的世界。我拾级盘旋而上一直到达塔顶。在每一层的平座上,我细细的品味着内塔塔身精美的石刻。石塔的塔檐和檐面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我以为是文革期间的破坏,我同楼下看门的老兄聊天时,得知飞英塔历史上塔顶曾坍塌一次,造成石塔的破损,虽然外塔修复了,石塔却是无法修复,文革时之所以幸免于难,是因为文革初期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将飞英塔封闭,所以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我独自站在高高的飞英塔上,俯瞰脚下,飞英公园一座座传统建筑历历在目,旁边一棵硕大的千年银杏树与飞英塔比肩耸立,树木的主干要四人才能合抱。我极目远望,古城湖州风光一览无余。
只是如今,飞英寺早已是荡然无存,只剩下孤独的飞英古塔矗立在这里,年复一年的和雪雨风霜默默相伴。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远古的故事,给我们讲述着湖州古城的昨日和明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