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春堂
我在细细的小雨中,徜徉在河坊街大街小巷。在离胡庆余堂不远的地方,又有一座中药堂呈现在我的面前。这就是早于胡庆余堂二百余年,1646年由钱塘人氏方清怡创办的“方回春堂”国药号。
走进方回春堂开阔的厅堂,里面也是人头攒动,一派生意红火的气氛。现在的回春堂,拥有两千五百余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典雅的古老建筑,显示着老字号源远流长的历史脉络,百年老柜台珍贵的古董家具,彰显了回春堂厚重的历史积淀,古老的中医诊室,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医学传承。回春堂有三大传统特色,它是有国医馆,国药馆和参号组成。现在的国医馆已经成为省市医疗定点单位,共有诊室二十余间,有七十余位国家和省市级著名中医,老教授、老专家亲自坐诊,竭诚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
让我们追随回春堂三百余年的沧桑历史,回顾它的起伏兴衰的艰难历程。回春堂的创始人方清怡是中医药世家,他精通药理,其家传经验尤其擅长中医儿科,祖传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杭州,所以药号也已回春堂命名。 回春堂创办之初,就严谨遵从古代良方和家传秘方,选取最好的药材精心炮制,制成了很多药效显著的丸散膏丹中成药,奠定了回春堂老字号良好的信誉。
回春堂开创后不断的发展扩大,成为享誉杭州乃至江南的中医药号,但在战乱兵荒之中也是坎坷起伏。尤其到了近现代,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社会的动荡波及各行各业,中医药业也很难幸免于难。民国之初,回春堂开始每况愈下,到了1931年,药号资金仅为七千余元,批发业务无奈停止,药号惨淡经营。抗战胜利后,经济的萧条积重难返,中医药业恢复缓慢,连“叶种德堂”这样的老字号,停业恢复后只能维持职工的生计。杭城六大家之一的“万承志堂”药号,战后再也没有能力东山再起,从此在古城杭州消声匿迹。
抗战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人带来更多的喜悦,随后而来的四年内战更是硝烟四起,国内各行业满目疮痍,中国社会再一次进入生死浩劫。有限的经济被战争消耗殆尽,中医药行业和其他各业一样,面临着生死关头,胡庆余堂这样实力雄厚的店铺都不得不关门停业。回春堂也只能留下几个学徒,在惨淡的经营低谷中,苦苦死守着支撑到杭州解放。苦苦的支撑已经让回春堂大伤元气,无力经营庞大的药号,万般无奈下把河坊街的回春堂老店,以区区三万元价格卖给杭州税务局,将药号迁至中山中路的望仙桥一带,在清淡的生意中维持了三年,1955年与重新整顿开业的庆余堂合并,次年又进行公私合营国有化,药行并入杭州医药站。 至此,这座经营了三百余年的回春堂中医药老店,终于成为杭州人心中永远的记忆。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杭州启动了恢复老城风貌,传承古城文化的决策中,河坊街历史街区的改造工程大规模的展开。为弘扬杭州老字号商业品牌,各方集资数百万元,将河坊街回春堂的老建筑重新整修,方回春堂起死回生,重新回到我们的视线。
现在的回春堂药号,和胡庆余堂一样,成为杭州中医药老字号的代表,这里是一个中医药的经营场所,也是一座展示华夏中医药文化的博物馆,当我们徜徉在这古老的建筑群中,循着历史的踪迹,回味回春堂的昨日今天,你可曾想到,一代又一代的行业精英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却都淹没在岁月的浮尘之中。
此时此刻,只有我在这里忆海拾遗,带着感伤的心情,深深的陷入对社会、政治和人生的苦苦思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