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2016-09-15 07:39:24)
分类: 岁月浮尘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一代怪杰蒲松龄

    

     在青岛百花苑的历史文化名人中,蒲松龄老先生是资历最老的一位。他不是青岛人氏,甚至也没有在青岛寓居过,只因为他的著名作品《聊斋志异》里,有崂山道士的神奇传说,有香玉和绛雪生动的故事,让蒲老先生和青岛结下了不解之缘。

     蒲松龄老先生生于1640年六月五日,他的祖居是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的蒲家庄。蒲氏是淄川世家,曾是当地一个殷实的家族,到他父亲蒲盘时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蒲盘时曾娶孙氏、董氏、李氏为妻,蒲松龄是董氏所生的儿子。蒲松龄自幼十分聪慧,他在十九岁时前去应试,在县试、府试、道试中均获第一名而考中秀才。

    蒲松龄生活于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年少时张献忠、李自成起义如火如荼,后来清军入关,改朝换代。1657年,蒲松龄娶当地刘氏大家族刘国鼎的女儿为妻,康熙元年的1662年,蒲松龄的长子出生。

    蒲松龄在以后的应试中虽满腹真学实才却是屡试不中,四十六岁方补为廪膳生,七十二岁补为贡生,也是个范进中举式的悲剧人物。他的一生,除了料理一点微薄田产,大多以教书和参与幕僚为生,一声近乎贫困潦倒。    

    他在闲暇之余,以鬼怪仙狐为题,写了很多文言短篇,康熙十八年,他将这些零散作品编辑成小说专集,提名曰《聊斋志异》,由淄川籍的清代翰林院吉士高珩为之作序,高珩还把《聊斋志异》的文稿带入宫内广为传阅,客观上为《聊斋志异》的流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的代表作。这部著作他在四十岁已经脱稿,而后不断的有所增补,最后纳入四百九十一篇短篇小说,形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斋题名,“志异”是记述了一些奇异的故事。他通过谈狐说鬼的方法,揭露了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鞭挞了社会的腐败和黑暗,表达着人们内心真实的心声。

     关于蒲松龄撰写写作《聊斋》的过程,很早就有一种传说,说是蒲松龄为了撰写《聊斋志异》,在他故居的柳泉旁摆设茶摊,聆听过路人讲述神奇鬼怪的故事,他经过整理加工写成《聊斋志异》,其实这是很牵强附会的一种演绎。蒲松龄的一生,做了近五十年的私塾老师,生活的贫困和精神的潦倒,哪有闲情逸致设茶摊听故事。

    《聊斋志异》里的故事,确实有取自民间的传说,更有源于古书的记载,他把这些民间的素材注入了自己深邃的思想,添加了自己丰富的情感,写入他的聊斋故事。

     蒲松龄的小说看似荒诞离奇,却是在怪诞诡秘中演绎着生动的故事情节,他废话不多而且言简意赅,寥寥数行,短短百余字,刻画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形象和神奇的故事,入木三分的揭示了他悲愤的人生感叹,留下他深刻的心灵轨迹,这便是《聊斋志异》的奇妙之处。

    除了《聊斋志异》之外,蒲松龄在他一生中还留下很多文稿和书信文集,都是他人生的丰富见证。这位千年难寻的旷世奇才,被压抑在社会的底层,在万般无奈的现实中,默默的走过他七十五年的生命历程,他于1715年的康熙五十四年,在他蒲家庄的故居里因病逝世,暗淡的生命之花至此凋零。

     更令人感叹的是,在蒲松龄老先生死后,他的精心之作《聊斋志异》在社会得以广泛流传,并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被赋予很高的评价。不知在九泉之下的蒲老先生那悲苦的心情,能否得到一点迟来的慰藉。

     此时,我站在百花苑竹林下的蒲老先生面前,久久地思索着老先生惨淡的人生历程,我试图从他那深邃的目光中,找到进入他内心世界的窗口,窥探这位看似忠厚儒雅的乡间书生,如何让那些妖仙鬼狐在他笔下熠熠生辉。我看到的是老先生深深的沉默,他默默地守护着内心永恒的淡定,还有更多的是人生无奈。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百花苑随笔(二)一代怪杰蒲松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