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2016-04-29 08:21:46)
分类: 旅游札记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古城之夜
  
     当我们走出黑龙潭公园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暗淡,我们决定先吃完饭再游览丽江古城夜景。在导游的热情推荐下,我们找了一家饭店,虽然点了几道酒店的特色菜,也没有感觉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我们点的一条三斤多的活鱼,端上来才看到,最多只有两斤。现在旅游市场的坑蒙拐变已经成为常态,影射了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管理现状,社会诚信的丧失,已经不是舆论工具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词所能掩饰,我们在这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能无奈的选择麻木。
    走出酒店,街上已经灯火通明,熙熙攘攘的人流,预示着丽江之夜的喧嚣。我们汇入车水马龙之中,十几分钟就到达古城,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充满古典风情的不夜城。
    丽江古城所在的位置叫做大研镇,始建于宋末元初的十三世纪后期,是由当地纳西族土司木氏家族的先祖,将家族统治中心从北边的白沙古镇迁至大研镇。他大兴土木,在这里营造了庞大的木府建筑群,称为“大叶场”。丽江古城是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少数民族古镇,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城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另一座就是山西省的平遥古城。
     丽江的街道是因溪流而设,是依山势而建,街巷用当地出产的角砾岩铺就,当地人称为五花石,石质细腻而纹理丰富。古城的中心有一个中心广场叫做四方街,占地四千余平米,形状好似一方硕大的知府大印。据说是由土司将这里命名为四方街,有“权镇四方”之意。也有说这里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成为商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故称四方街。你若白天到这里游览,恍若走进清明上河图的繁花意境。
     丽江古城也是一座水乡古镇,玉河水从古镇中潺潺流过,据准确统计,丽江古城有各种桥梁三百五十四座,其款式有廊桥、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比较著名的南门桥、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马鞍桥、仁寿桥,都是建于明清时期的古桥。特别是四方街东边的大石桥,为木氏土司所建,站在河边,从桥下可见玉龙雪山清晰的倒影,为古镇平添许多风景。
    丽江的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我们在晚上到达木府已经不再开放,无法看到其恢宏的建筑,只能从木府大门高大的古典牌楼,感受它古朴粗犷的中原建筑遗风。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地带,六条五花石铺就的街道向四面延伸,我们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穿行,就像走进一个巨大的迷宫,眼前都是玲琅满目的商店,五彩灯光的辉映给丽江之夜带来一些梦幻的色彩。
    我徜徉在丽江古城喧嚣的街道,脑中不断的自问自答。这是我向往的丽江古城吗?不是,因为这里只是一个古香古色的商城,这里有浓郁的纳西族文化风情吗?没有,因为所有的民族服装和服饰,只是成为今日丽江商城的一种装饰和点缀。像全国所有的古镇一样,过度的商业开发已经让丽江古城面目全非,古镇已经成为一个商业的舞台,驱赶着浮躁的人流,在那忽悠和陷阱中茫无边际的游走。在丽江古城,除了那些古典的建筑,现在你感受不到丽江纳西族古朴生活的气息,你看不到那原生态的岁月积淀,充斥在街巷里鼎沸的喧嚣,已经让这个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一具僵尸般的躯壳。
    想到此,我心中的美好的意境荡然无存,我像是一个被愚弄的傻子,茫然无知的在这幽深的街巷里游荡,我像是一个残酷现实的弃儿,只能抱着深深的无奈,破帽遮颜的掩饰自己内心的失望,只能寂寥中默默地寻觅心灵的归宿。
     时光已晚,街上人渐稀少,灯光暗淡,古城淹没在夜幕朦胧之中,我和同伴就近搭乘出租车回到宾馆。
     我的脑海中却一直在不停的念叨着:丽江啊,丽江,到哪里才能寻觅到我心中向往的古城丽江?哪里才能找到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云贵高原行(二十五)古城之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