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辑 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2015-12-24 08:08:28)
标签:

网师园建筑

精雕细琢

富丽堂皇

万卷堂

荡气回肠

分类: 旅游札记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网师园的建筑
   
     网师园的建筑,多集中在东园,是清代典型的江南官僚宅邸,园林大门南向临街,前有照壁,东西两侧砌墙跨巷处设有辕门,围成门前广场,东西墙上设有拴马环,大门两边置抱鼓石,饰以狮子滚绣球浮雕,门东设置有边门。
     网师园的住宅区前后三进院落,殿宇高畅,庄重典雅。有轿厅、正厅、花厅,建筑外部有精细的砖雕,室内有精雕细琢的装饰,让人一看就是官宦宅邸。大门的门厅至轿厅东面有避弄可通内宅。轿厅之后就是正厅“万卷堂”,精雕的门楼是乾隆年间的遗存,工艺之精湛,被誉为苏州园林门楼之冠。万卷堂的后面是“撷秀楼”,是家族中内眷的生活场所,撷秀楼的后面就是主人的“藏书楼”。这些楼宇殿堂的家居陈列,都是一色清式红木家具,大气而富丽堂皇。东北面的剃云室中,一幅黄杨木雕的落地阁罩,双面镂刻“鹊梅图”,是一幅难得一见的木雕工艺品。
    网师园的厅堂楼宇里,尽是极尽豪华的装饰和摆设,进门轿厅里的一乘红木官轿,是园林主人的座驾,仅轿子本身重达五百公斤,显示了主人雍容华贵的身份和家族气势。那庄重的万卷堂,到处都是工艺精湛的雕饰,那一套完整的清式红木家具,用料大气,做工精巧,把大厅装扮的儒雅恢弘,彰显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墙壁上悬挂的每一幅书法作品和绘画。都缭绕着岁月的余韵,那一幅幅充满情趣的四季挂屏 ,张扬着古典的风韵和内涵 。网师园园林每一个房间,摆设各不相同,或是因为居室主人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或因为功能的需要而变化万千。
    我信步徜徉于网师园每一座轩阁厅堂,犹如走进一个个艺术的空间和神圣的殿堂,我慢慢地移动脚步,一点点,一件件欣赏着这里悠久岁月遗存的旧物。我怀着敬畏的心情,诚惶诚恐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似乎不知何时,身穿长衫的园林主人会悄然而至,会用好奇而狐疑的眼光打量着我。我似乎在不经意间,就会和这个家族的某个成员擦肩而过,自己好像成了一个擅自闯入的不速之客。
    东园宅邸西面就是网师园的主园,有多处通道与之相通,主园建筑也是三进结构,从轿厅走进进正通道,迎面门楣镶嵌着乾隆砖额“网师小筑”,这些建筑组成两个庭院:南面的琴室、蹈和馆、小山丛桂轩,是用于亲友聚宴。北面五峰书屋看送读画轩和集虚斋,组成为临水书轩。池水荡漾,峰石耸立,营造着一幅世外桃源般的恬淡画卷。
    在竹外一枝轩后面的天井里,青竹婆娑,它的后面是集虚斋,再向西去顺着潭西渔隐月洞门,就到了内园。以这里为蓝本建造的中国园林范本,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为永久展品落户博物馆,让中国园林为世界更多的人所青睐。“殿春簃”有明式的小轩三间,西边带一复室,是吟诗读书的好地方。书轩之外一支芭蕉,树枝绿竹,几块湖石,恰如其分的点缀在庭院之中,书轩正中悬一块匾额“殿春簃”其上跋文曰:“前厅隙地数弓,昔日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张大千兄弟二人寓居网师园,就住在西园的“大风堂”,他的画室内北墙不封闭,开了三个大窗,窗外庭院广植腊梅、芭蕉、修竹、天竺,其间配以小巧玲珑的湖石,恰是一幅立体的画面。庭院之内贴边假山起伏蜿蜒。自西北向南,山势不陡不峭而逶迤连绵。其间建一半亭于山势之中,名曰“冷泉”,冷泉亭依墙而建,飞檐翘角十分灵动。亭中耸立一块灵璧巨石,宛若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登上半亭,以手叩之,那金属之声铮铮作响。
     据传说,这块石头当年是在苏州城西桃花坞的唐寅宅邸之内,后来辗转流落到了这里。站在“冷泉”半亭之中,凭栏俯瞰,庭院之中花开花落,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好一快清净的人间净土。离半亭不远处出,矗立着一块气势磅礴的高大湖石,是网师园最高的巅峰。
     网师园景区曲径通幽,小路弯弯起伏婉转,延伸到园区各处,那静谧的庭院以鹅卵石铺地,其简洁的图案与周边景色和谐的融为一体,特别是用卵石编织的渔网图案,更是和园林“渔隐”的意境一脉相承。
    网师园的门楼为园林一绝,它是用凿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精雕而成。工艺上广泛的采用了平雕、圆雕、镂空雕、浮雕等砖雕的艺术手法,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一个个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技艺精湛。这些门楼彰显着古老艺术的神韵,承载着岁月沧桑和文化传承。
     我行走在网师园风情各异的园林建筑之间,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在诉说着那远古岁月的故事,每一个楼宇亭阁,都留下令人荡气回肠的悲欢离合。岁月流逝,一切皆如昨日云烟,思古抚今早已物是人非,只留下我们触景生情的嗟叹,留下人生的无限感慨。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五十三)网师园的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