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盆景园
在风光绮丽的瘦西湖景区 ,也有一座不小的盆景园,让我这次江南水乡游收获更加丰富,这些独具风采的盆景,让我又一次得到园艺艺术的享受。
扬州是中国园艺艺术发达的地区,扬州盆景在我国园艺领域独占风骚。瘦西湖的盆景园所展示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扬州盆景佳作。我在这数百上千盆园艺精品之间漫步徜徉,犹如走在一座艺术的殿堂,每一株盆景把历史的沧桑,把生命的激情,把艺术的张力,融合于这盈尺方寸之间,在这里浓缩着大自然独具匠心的艺术境界。
因为中国土地广阔,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文化取向不同,盆景艺术形成很多风格和流派。各个派系之间各具风韵,共同推动了园艺事业的发展。
关于盆景的造型艺术,历史上争议颇多,至今也是喋喋不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旗帜鲜明地提出他的艺术见解。他这篇文章的大意是;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盛产梅花。有说:“梅是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枝干倾斜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枝叶稀疏是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文人雅士的这种审美态度不便公开宣传,又不能让养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剪去繁密的枝叶把枝干摧折弯曲,让梅花呈现一种病态的形状。有人就把这些文人孤僻的奢好告诉卖梅人,让他们砍折枝叶,培养倾斜的树形,阻碍它的生机。于是江浙一带的梅树都变成这样的病态,用这样的方法谋取更多的银子,是文人骚客造成这种严重的祸害。
龚自珍为了抵制这种扭曲的审美情趣,他先后买了三百棵这样的病梅,流着泪为它们治疗,他砸碎花盆将梅花栽植在地上,他揭开捆绑梅花的棕绳,要用五年的期限要将这些梅花恢复自然的常态。他对那些文人的评价不屑一顾,甘受辱骂,发誓要开设这样一个病梅馆来呵护这些病梅。他甚至想买更多的地,把南京、杭州、苏州的病梅都集中起来,用毕生精力予以治疗这些病梅。
龚自珍是清代改良主义的思想家,他借病梅之说,影射当时封建统治者和帮凶扼杀新生力量,摧残人才的社会风气,是对现实一种含蓄的鞭挞和抗争。他崇尚自然之美的心态跃然而纸上。
在园艺艺术上,我不完全赞同龚自珍先生的观点,因为他毕竟不是园艺专家,他也只是借病梅之说,抨击当时的社会现状。但他的说法,也不无道理。一棵好的盆景,是艺术的浓缩了大自然的精华,把自然界最有艺术感染力的精粹,刻画于一棵老桩盆景之中,体现着生命的勃勃生机和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而不应当是病态的。人工的培育只是让它更加精炼,而那种刻意制造的怪异植株,那种僵硬死板以怪为美的审美观念,无疑是一种病态的情趣,是迎合了扭曲的颓废心理,并不足取。
现在花卉市场上,也常有一些粗制滥造的盆景,虽然也占据了市场一席之地,但它的艺术品位却十分匮乏,重要原因是盆景的制作者没有文化内蕴,缺乏艺术审美情趣。他的盆景制作只是盲目模仿,刻意扭曲,难免制造出一些病态的植株,与园艺艺术的精粹相去甚远。
在瘦西湖的盆景园里,却是精品云集的园艺世界,这里的每一盆精雕细琢的盆景,都经过十几年乃至数十年的精心培育,都是园艺大师独具匠心的精华之作,充满着艺术的感染力。每一盆盆景,都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再现了大自然的艺术之美。这些大自然的凝练和艺术的雕琢,和谐的融为一体,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让我们在这生机盎然的园艺空间,享受一次盆景艺术的大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