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辑 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2015-11-08 19:30:17)
标签:

留园沧桑

柳暗花明

园林佳作

寒碧山庄

盛宣怀

分类: 旅游札记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留园沧桑

   

     十几年来,我数次来过苏州,这里的虎丘、拙政园和狮子林都多次去过,我这次苏州旅游重点选择了留园。

     苏州市中国江南古典园林最多的地方,千年岁月中,苏州发达的经济,丰厚的文化积淀,吸引着无数达官贵人,他们纷纷在这里造园建宅,为我们留下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留园是这些古典建筑中可圈可点的园林佳作。

    考证历史,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时泰把已经衰败的归元寺改为私家园林,称为西园,东园就在对面。徐泰时是苏州人,原名三锡,号舆浦,生于嘉靖十年(1540)逝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其父辈是经商之人。徐时泰在万历八年四十一岁考中进士,授工部营缮司主事。他在修建慈宁宫时“区画精祥,巨细必举”,他不坐轿子不张伞盖,亲临现场指挥施工,深得万历皇帝欣赏,竣工后升为营缮司郎中,后又加衔光禄寺少卿,主持修建万历寿宫,即十三陵的定陵地下宫殿。他后来因得罪上司和同僚,被以“受贿匿商,阻挠木税”为由,被免去少卿,他心灰意冷的回到家乡,一心经营他的东园,九年后撒手人寰。

   据历史记载,那时的东园 “宏丽轩举,前楼后厅,皆可醉客”。徐去世后,东园渐渐荒废,直至乾隆五十九年 (1794年 )东园为吴山刘恕购得 。刘恕对园林进行大规模的重建。他在园中植木种竹,挖地为池 ,将东园命名为“寒碧山庄” ,当地人称为刘园。

     刘恕喜好书法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的法帖镌刻于石 ,镶嵌在园内的廊壁之上。以后的园主也效仿此风,留园有很多“书条石”成为一大园林特色。刘恕酷爱奇石,建造园林时他多方搜得十二座太湖石奇峰置于园内,把他寻找奇石的过程撰文多篇 以抒爱石之心。嘉庆时著名画家王学浩曾为他绘制《寒碧庄十二峰图》,可见他爱石用情之深之。

    咸丰十年的1860年,江南兵乱苏州城遭受严重破坏,寒碧山庄竟得以幸存,十几年后的同治十二年,常州人盛康购得寒碧山庄并加以修缮 盛康,别号留园主人,1814年生于常州,他1844考中进士曾任职铜陵庐州,后掌管湖北财政,为清军镇压太平军筹集粮草军费,后任职于杭州道。盛康精于官场之道,主张“经世致用”的实学挽救清政府。他的观念对他儿子盛宣怀影响很大。盛康于光绪十四年,用了三年时间拓展留园东部的东园,把著名的冠云楼和冠云峰划入宅园,扩充为现在留园的规模。

     此时是留园历史的辉煌时期。俞樾的《留园记》中描述:“嘉树荣而嘉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因为当地人多称刘园,盛康则按随园之惯例取其谐音为“留园”。盛康死后,继承了留园的盛宣怀更对园林关爱有加,使留园成为“吴中名园之冠”。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社会政治动荡人人自危 ,留园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日渐衰败。解放以后,苏州政府接管留园并予以修整,保存了江南古园林的风采 。上世纪末,对留园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修复了盛家祠堂和一部分宅院,恢复了留园历史上宅、园一体的风格。

     走进留园,先是一条曲折的甬道,通过花窗、洞门,让你一次次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意境,直到走出甬道,眼前豁然开朗,那湖光山色把你立刻带入回归自然的境界。到处是回廊蜿蜒,庭院深深,肃穆恢弘的厅堂和小巧玲珑的风亭月榭,展示着中国古典建筑丰富的意境。

    今天,我得以走进这座著名的园林,亲自感受其千百年积淀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内蕴。 现在的留园占地三十余亩,各种园林建筑占地约十亩。纵观整个园区,虚实有序,张弛有度,它以精湛的园林建筑艺术,以其错落有致的园艺空间,营造着一座令人赏心悦目的园林意境。在东、中、西、北四个景区,黛瓦素墙把风情迥异的空间分隔,以曲廊亭榭贯通,其间以洞天圆门、镂空花窗让园林景致隔而不绝,妙趣横生。园区长廊蜿蜒曲折达六百余米,嵌有造型各异的花窗达二百个,让各个景区的风光互相渗透而相映生辉。

    我在留园游览了整整半天,我惬意的观赏着留园幽雅的园林风光,想仔细的欣赏着每一座古朴典雅的园林建筑,更是沉醉在无尽的联想之中。区区几百年,在历史长河中仅是一瞬间,这里却发生了多少天翻地覆的变化。留园,在历尽沧桑的兴废衰亡过程中起起伏伏,在烽火战乱的动荡和变迁中几经易主。它历经了数个家族几代人苦心的经营,承载着多少家族对未来美好的期盼。这曾经恍若仙境的人间圣地,也没能屏蔽社会和政治的动荡,这世外桃源般的幽雅意境,也难以成为躲避风雨的庇护所。

    留园风光依然在,物是人非万事休,我在留园幽雅的意境中触景生情,一时感慨万分,只能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徒叹世事如烟云”的人生嗟叹。也正应了一句古语: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七)留园沧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