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摇篮
我在宏村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漫步而行,熙来攘往的人流擦肩而过,我的不经意的浏览中,一群群孩子的身影在我面前闪现,他们不是当地的居民,却也不是旅游团队的成员,他们是一群群来自各个城市美术学院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个皖南古村落采风写生。
这些学生女生居多,大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龄,脸上还挂着很多调皮的神采和些许的稚气。每天她们都会依次落坐在南湖的堤岸的垂柳下,各自支起画架调好油彩,聚精会神的面对南湖美丽的风景认真写生,成为古村落一道奇特的风景。
我询问了几个画画的学生,他们都是全国各地院校美术系的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自费来这里写生,每一批学生在这里逗留十天至半月不等。学生对实习写生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只是无奈的服从学校的组织活动,从刚来这里的兴奋中沉静下来,便渐渐的流露出厌倦的情绪。而有的学生则表现出浓郁的学习兴趣,他们很珍惜这样一次难得的实习机会,表示要努力完成更多的写生习作。
在这些学生的美术习作中,明显的表现出良莠不齐的特点,有些学生的作品近乎涂鸦,表现出她心不在焉的学习态度。但有些学生的作品则很有灵性,虽然其技法还稍显稚嫩,但整体的画面感很强烈,对色彩的理解很丰富,他们的作品从不同角度刻画了古村落深刻的内蕴,再现了南湖柔美的风情。
我认真的浏览着他们的习作,很快的融入到他们的写生意境之中,我忽然心生感叹,一下子回到我自己的学生时代,百感交集涌上心头。看着这些写生的孩子,他们有这样良好的学习条件,是多么的幸福呀。而我们那个年代,生活的窘迫自不必说,就是那些喜欢绘画的孩子,也只能用铅笔或钢笔纸上涂鸦。
当年,我们那些画的比较好的同学,会临摹连环画上的古装人物,男孩子一般都喜欢画关公、岳飞等威武的人物形象。至于绘画纸,画架和油画颜料,是他们不敢想象的一种奢望。以至于我一九七零年参加工作后,在工会帮助宣传工作期间,当时买的油画油彩和油画布没有用完,我一直珍藏了二十年,期间看了几次都不舍得拿出来用,直到后来油画布受潮,纸基和画布完全分离,我还心疼了很久。
看看现在的孩子,不但可以像艺术大家一样,随意敞开的使用家长提供的绘画材料。甚至可以到这样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里旅游度假写生。近半个世纪的变化,竟是如此天壤之别,让我不堪回首。想到此,我忽然心酸的难以自持,眼角居然流出滚烫的热泪。嗨,男儿有泪不轻弹,人老了,眼泪居然也不值钱了。
现在的西递和宏村不仅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座知名的摄影基地和美术基地,我在这里游览期间,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写生学生,总数不下数百人之多,其中也有年逾花甲的艺术家来这里实地写生。他们这些时代的幸运儿未来的艺术家,或散落在湖边绿荫下,或落座于深宅古巷中,万千风景尽在挥笔泼墨间,无限愉悦和幸福,永远留在他们心中。
今天的西递宏村,也是一座艺术家的摇篮,我坚信在这些写生的孩子们当中,将来一定会有不少暂露头角的艺术精英,三十年以后,他们中间一定会涌现出一批驰名的美术大师和艺术大家。那时候的我,恐怕只能在九泉之下为他们庆幸。他们已经不可能记得,当初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有一位对他们给予厚望的花甲老人,心中默默地为他们祝福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