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临燕子矶
滚滚长江东逝水,它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一路奔腾而下,过巴蜀走洞庭,横贯中华腹地,成为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长江中下游舒缓开阔的江面上,有三座著名的石矶,它们是南京的燕子矶,马鞍山的采石矶和岳阳的城陵矶,虽然我曾经有过乘江轮横穿长江四天四夜的经历,却对长江的三大矶印象渺茫。
这次首站到南京,燕子矶早已列入我的旅游计划之中,经询问老南京人得知,燕子矶在城西北长江边,需换车前往。这没阻止我向往的脚步,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燕子矶。
刚到燕子矶,让我稍微有些失望,原以为会是一座大山雄峙长江之畔,涛涌翻卷的江水绕矶而行,可燕子矶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着“万里长江第一矶”的称号,却只是岩山山脉东北的一支余脉,海拔只有三十六米,从正门望去,不过是一个袖珍的山头公园,
我带着疑惑走进大门,园区不大却也曲径通幽,亭台楼阁飞檐斗拱,不失古朴典雅气派。看过园区导游牌,查阅历史记载:燕子矶是长江重要的渡口和军事重地,康熙、乾隆二位皇帝下江南时,均在燕子矶停留。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势如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
。它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矶下波浪翻花,激流澎湃。如果是夜晚登临燕子矶,江水粼粼,明月皓白,令人心旷神怡。这就是著名的“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历代文人墨客和社会名流,慕名前来游览燕子矶,纷纷赋诗作词,为燕子矶留下许多人文景观。1300年前,官场失意的诗人李白顺江而下,被燕子矶的山色吸引后登临矶顶,以石为樽,江水为酒,把酒问天,结果以吞江醉石之豪情,为燕子矶留下了一个“酒樽石”。明代焦竑曰:“金陵佳丽地,北郊为最”说的也是燕子矶。更有抗清名将史可法登上燕子矶,留下伤感的诗句:
“来家不面母,咫尺犹千里。
矶头洒清泪,滴滴沉江底。”
历史记载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有三次都登临过燕子矶。公元1751年暮春时节,他首次登临就陶醉于这里的壮丽景色,他在御笔题写“燕子矶”之后意犹未尽,乘兴提笔写下一首七绝:“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地方官员为之制成巨型御碑,正面镌刻“燕子矶”三个浑厚大字,反面则题刻了乾隆皇帝的诗赋,竖立在山顶,并建立一座飞檐斗拱的御碑亭。1937年碑亭毁于日本战火,解放后补建了一座四角碑亭。直至1998年,才重建这座两层六角碑亭,恢复了他的本来面貌。
燕子矶所处之地,现在开辟为燕子矶公园,面积约五公顷,亭榭楼阁依山而建。错落有序的掩映在万木葱茏之中,登矶石阶九折十八弯,婉转起伏曲径通幽,御碑亭高高耸立在山巅,仍然洋溢着王者之风,皇家之韵。
我站在御碑亭中,西面可观幕僚山重岚叠翠,大桥卧波,东面可瞻雄伟南京二桥,远眺八卦洲,近可览长江渡口和往返于长江的万吨巨轮。正可谓:
我喜欢燕子矶,他虽然没有我以前想象的那样雄浑博大,却也不失为一个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展开你想象的翅膀,集千古之悠远,步先人之足迹。览长江之波澜壮阔,抒发你内心思古之幽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