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金陵古都(六)城墙砖博物馆

标签:
南京明城墙铭文城墙砖文化符号遥远的记忆 |
分类: 旅游札记 |
在南京明城墙建造的二十余年过程中,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十亿余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分别有粘土、沙土和高岭土等烧结而成。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是一个符号、一个记号,多则七十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砖铭文的字体,为篆、隶、魏、楷、行各体皆备,蕴含着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一种书体最具神韵,在中国书法字典上,也难找到它的归属,却一笔一划不扭不颤,那是来自民间的书法艺术。每一块城墙砖上所有的铭文,从中折射出的谨慎与虔诚,强烈而鲜明。从铭文技法上,又可分为模印、章印、刻划三种形式。其中,铭文的双线模印由于字体的笔划较细,故对制砖泥土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从展示的城墙砖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镌刻的阳文标记,这说明铭文是镌刻在制坯的模具上,从而让我们大体知道当时制砖的工艺过程。
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我们留下了及其丰富的文化符号和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有些甚至填补了史料的不足。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中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提供了实物佐证。对中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中国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变以及明初实行的责任制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城砖铭文的研究,还能发现不少明以前烧制的城砖和一定数量明以后为修葺城墙而烧制的清代城砖,为我们认识南京城垣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前一篇: 第一辑 金陵古都(五)走进瓮城
后一篇: 第一辑 金陵古都(七)南京的老门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