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陇南川北行》之后
(2014-08-09 08:37:34)
标签:
陇南川北行旅游札记走马观花管窥一斑永恒的纪念 |
分类: 旅游札记 |
2014年的四月伊始,我踏上西区的列车,从陕南到川北总共近一个月的旅程,我在这片广阔的大地,留下一串串匆忙的脚步,原来设计的这次休闲的旅游,其实也没有轻松下来,一个个令人神往的景点,驱使着我步履匆匆的的行程,风尘仆仆的在五一节前夕回到黄海之滨。
回来之后,我余兴未尽,马上着手整理这次旅行的图片资料,拟定游记提纲。我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陇南川北行》的系列旅游札记告一段落,心头如释重负。
我把这次旅行分为四辑,用近八十篇的篇幅,描述了这次陇南川北之行。这绝对不是虚张声势,只是想在我晚年的生命历程中,留下更多值得回味的东西。每一篇力求短小精悍,突出一个主题。表达一份感悟。通篇既是一个长篇游记,又是一篇篇短小的旅游见闻,让关切着我的朋友和读者,不至于因为文章的又臭又长而耐不住性子。
我在回程的时候,在河北有过短暂的停留,只可惜在邯郸逗留期间的大部分影像,因为自己的不慎在电脑中误删。没有图片的佐证,其中一个个美好的过程,只能尘封在我心中,作为人生美好的记忆,就没有编入这篇旅游札记。
如何给我的这次旅行定性呢?只能说是一次一个背包族的自助游,因为我实在不敢妄称什么深度游。相比陇南地区和川北大地历史的厚重,我沿途的所见所闻,我所涉猎的内容,还只是一些旅游文化的皮毛,这个地区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管窥一斑的层面上。
有人说,随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队是走马观花,只有自助游才是深度旅游,其实这也不过是一种自我标榜。以我之见,在当今我国混乱的旅游市场和黑幕重重的旅游环境下,跟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只能算是蜻蜓点水的到此一游,既没走马也没观花,只是虚荣的增添了自己的旅游资历,为我们的交通运输和旅游事业做了贡献。
像我这种形式上的自助旅行,也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已,而且只能局限在走马的范围。至于旅游深度,除了那些人云亦云的说法,除了景区那些似曾相似的雷同,你能挖掘的深度,实在是极其有限的。全凭你个人的文化内蕴和素养,靠你高雅的追求和审美情趣的丰富,还有你对考古和历史的了解程度。
在这广阔的陇南川北大地,是秦汉文化和巴蜀文化的发祥地,传承着有史可查的数千年的悠远历史,有着数十个朝代的更新叠换,无数次的战乱兴废,此起彼伏的烽火硝烟,留下多少乱世枭雄的身影,留下多少委婉凄楚的人间悲剧。
在这里,每一个景点都是一部恢弘的历史巨著,这里的每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小小的古镇,都是一部完整的百科全书。在这跨越千里的土地上,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只靠那零散的几万字篇幅,还有那六千余张浮光掠影的照片,哪里会有什么深度可言。如果号称自己是深度旅游,岂不是太夜郎自大,岂不是贻笑大方?
所以,回来后我不敢懈怠,更不敢儿戏,几十个寂寥的夜晚,我伏案静心,在那夜深人酣的时光,我打开这六千余张照片,一张张的查看剪辑。伴随着键盘清脆的敲击,触景生情的回味着这次旅行的全部过程,凭着这些零散的图片和心中记忆的素材,刻画着我此次旅行的心路历程,让这次旅行的一幕幕场景,在我眼前重演。我试图用自己的情感和思维,把一路拾捡的风景和情趣,串成《陇南川北行》这样一串五彩的珠链,成为我永恒的纪念和收藏。
有幸的是,在我撰写这部《陇南川北行》旅游札记的过程中,那些关注着我的老同学、老朋友,你们一如既往的与我一路同行,给了我那么多温馨的理解和支持,给了那么多关切和鼓励。让我想起来就心存欣慰。这一句句精辟的点评,每一个细节的雅正,每一声殷切的鼓励,一个个诙谐风趣的调侃,无不激发着我辛勤笔耕的热忱,无不时时鞭策着我稍有懈怠的神经。
我在这里向你们说一声谢谢,有你们的一路同行,我的人生灿烂依旧,此时此刻的我,已经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词藻,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我更希望,能给所有看过《陇南川北行》旅游札记的朋友,带来更多旅游的情趣和人生的快乐,如果能得到你们的雅赏指正,我将不胜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