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 石门栈道的峡谷风光
汉中有一个石门栈道风景区,位于汉中市汉台区、勉县、留坝三县区交界的褒谷口,距离市区十五公里。
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又称阁道、复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
石门栈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战国策·秦》记载“栈道千里于蜀汉”,川陕之间的栈道始建于战国时代,拓展于秦汉两代。由于古代战火焚烧和两千年的蚀毁,现在的古栈道只留下斑斑痕迹,景区内一部分予以修复供游人观赏,引起我们无限的感叹。
石门栈道,是因为这里有一道石门而命名,石门位于汉中市北约二十公里褒谷南口,呈洞状,南北向,在褒河西岸,与河道平行。石门东西壁各长十五米左右,南口高近四米,宽四米半米;北口高宽略小一点。隧道与栈道在同一水平线上。洞内无斧凿痕迹,是以火烧水激之后开凿而成的。
关于古栈道开凿年代,中国在战国时即已修建栈道。秦惠王始建陕西褒城褒谷至郿县(今眉县)斜谷的褒斜栈道,长二百三十五公里。秦伐蜀时修了金牛道,被后世称为南栈道,长二百四十七公里。栈道的主要形式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插入木梁,上铺木板或再覆土石而成的路。也有在石崖上凿成台级,形成攀援上下的梯子崖。还有在陡岩上凿成的隧道或半隧道。一条栈道常可因地制宜分段采取不同形式。
褒河石门栈道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褒斜道因南口名“褒谷”(位于汉中市城北),北口名“斜谷”(在眉县),沿谷成道而得名。它是我国古代横跨秦岭,连接关中、巴蜀,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又叫阁道。这条栈道全长二百五十公里,是一条很古的通道。褒斜道是兵家行军必经之路,同时又是商旅的要道。巴蜀的物产,通过栈道运抵关中。唐代在褒斜道上建了十一个驿站。褒斜道地处秦岭深处,在崇山峻岭之中。水流湍急,树密草深,开凿极为困难。
始建褒道时,火药尚未发明,人们只好采用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石门就是一座世界上人工开凿最早的隧道。褒斜栈道从今眉县南越秦岭,经太白,沿褒河,过石门,达于汉中,史称栈道五百里,《史记》中得知,秦昭襄王(公元前266年即位)的相国范睢修筑过栈道,时人蔡泽称:“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
石门是褒斜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系东汉永平年间所开,并将隧道开通的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刻于山崖之上。石门的开通和摩崖先例,激发了过往文人和士民题刻的情怀,在东西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汉魏以来大量题咏和记事。仅石门内壁就留石刻三十四件,连同石门南北山崖和河石上的石刻,总数达一百多件。石门这些石刻,是珍贵的石头书,特别是汉魏石刻,属国内珍稀之物。正因如此,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于1961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石门栈道,已经没有当面的模样,特别是石门水库的修建,水位将大部分峡谷栈道湮没了,只留下一下段残迹,经过重新整修,让我们感受当年栈道的险峻和艰难。
石门栈道风景区以石门水库为依托,峡谷风景秀丽,古迹荟萃,是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俱佳的城郊型水利风景区。景区内林木苍翠、怪石嶙峋,既有雄伟壮观的水利景观,烟波浩淼的水域风光,又有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遗迹,成为汉中重要的旅游景点,成为来自各地的游客们访古寻幽的好去处。这里蓝天白云,山高水长,浩瀚的碧波,蜿蜒流淌在山重水复的峡谷间,一汪清泉,一道瀑布,无不留下风情万种,无不令人心旷神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