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 邂逅马超墓
    
我从武侯祠表情凝重的走出,耳中还萦绕着魏蜀吴三国兵戈交战的嘶鸣,心中仍然弥漫着依稀可见的烽火硝烟,不远处看到一座古老的建筑,走上前去定睛一看,竟是三国名将马超的墓地。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真是汉中旅行意外的收获。正值午时,没人售票,也无人管理,我怀着好奇心径直走入其中。
   
这里是东汉末年军阀、蜀汉名将马超的陵墓,现在国内已知的马超有三处,除了这座在汉中勉县定军山附近的墓地外,其余的两座分别在四川新都和甘肃成县。可见历史上马超其人在这个地区的影响力。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是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军阀之一,被曹操在潼关击败后,投靠刘备。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大将军,任职凉州牧,封为斄(tai)乡侯。
    
公元222年,马超病逝于阳平关任上,并安葬在当地,即今日陕西勉县老城。故此,这里应当是马超真墓所在地无疑。
    
公元227年,诸葛亮上表北伐曹魏,经马超墓,令其弟马岱挂孝,亮亲诣墓致祭,激励三军将士化悲痛为力量。刘备称赞马超:“信著北土,威武并昭”,诸葛亮也评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可见,马超是一个文武兼备,大智大勇之人。
   
而在马超去世十二年后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也按他自己的遗训葬于勉县城南定军山脚下,与城西七里处的马超墓隔汉水而遥遥相望。真是生亦携手创大业,英魂并肩定军山。
   
马超是三国时期名将,位列于关羽和张飞之后,他武艺高强,胸怀韬略,又有人赞誉为“金吕布,银马超”,还有人称“三国英雄数马超”。三国演义中称其为“神威大将军”和“锦马超”。
    
现在马超墓祠内保存着正殿三间,殿内塑有马超泥像一尊,殿门悬有“汉斄乡侯”祠匾。前有东厢五间,立有碑碣五通,殿中的马超坐式塑像,威武雄壮。北边越过汉惠渠约一百米处,便是马超的坟墓。墓南北向,呈长方形,复斗壮。墓基周围近六十米,冢高约三米。墓前竖一石碑。
   
根据史料记载:清代时马超墓周围植有苍松翠柏,但后来只剩荒冢高坟。1935年前后修汉惠渠时,马超墓的甬道被打开,曾发现铁刀一把。因惧怕墓内有暗器机关,无人敢进,旋即封闭。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冯玉祥将军在马超祠前竖碑一通,上书曰:“千古英名基事汉,
     
一篇遗疏痛仇曹。”
   
马超墓所在的地方原名马家营,大概是马超当年曾驻兵于此故称。现在的定军山一带山清水秀,田野里沟渠纵横,稻麦飘香,是陕南富庶的粮仓。此时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马超墓外围是大片的油菜花,金黄色的油菜花在阳光的辉映下,一片金灿灿,蔚为大观。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马超墓地一片狼藉,被周围的庄稼地蚕食,徒留一个荒芜的土堆而已。如今重新修复的马超墓、祠占地二十余亩,被汉惠渠隔为两院,墓北祠南,有廊桥连结。成为游人瞻仰纪念的旅游景点,马超再一次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块丰碑。
   
此时,马超陵墓古木参天的院内,只有我这个独行侠式的游人,正值午时,我在一个树荫下的石桌前,享受着我提前准备的午餐。微风拂煦,艳阳高照,我在这静谧的院落内惬意的休闲而坐,饱食之后,心中泛起无尽的联想·····。
   
人类历史上历代君王,乱世枭雄。只因为了一个王权,只因个人的狼子野心,不惜血雨腥风的残酷厮杀,让无数生灵涂炭,至于诸如马超这样的威猛之士,他们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即使是忠勇的楷模,其实都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硝烟散尽,尽是昨日浮尘,留给历史的,只是那残鳞败甲的名声,还有那沧桑人生的咏叹。
   
人啊,究竟为什么活着?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人生?如何面对这个纷纭的世界?谁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