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陇南川北行 第一辑   重温西安 ( 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2014-05-21 07:50:49)
标签:

陇南

半坡遗址

掘地为坑

仰韶文化

原始氏族

分类: 旅游札记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二  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我在西安的第一站,就安排去参观半坡遗址博物馆,可见我对这个景点的重视。我乘坐公交车,又换乘地铁来到位于西安东部的半坡遗址,这里现在已经是西安的东部新区。

    半坡遗址是于1953年发现的,遗址采用盖大房子把景观转移到室内的方法,把发掘出来的房屋遗址、墓葬群、烧陶器的陶窑等,统统保护起来。在发现的五万平方米范围内,于1957年建成了半坡遗址博物馆。1961年国务院批准半坡遗址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半坡村所反映的历史,距今已六千余年,他以丰富的文化遗存,成为我国仰韶文化的代表。当时就引起考古界的巨大轰动,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为研究人类发展史,对研究中国社会发展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渭河,是关中地区的一条母亲河,在渭河及其支流的两岸土地上,生活着很多原始的部落,半坡氏族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一代代的用心血和智慧,创造着远古的中华文明,

    半坡遗址中有许多发现令人震惊。半坡出土的农作物主要是粟(粟去壳后就是小米),在一个陶罐里还保存着6000多年前的粟籽。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陶罐里还发现了菜籽,经鉴定有的是白菜籽,有的是芥菜籽。

    粟是从狗尾巴草进化来的农作物,人们发现狗尾巴草每年都会从地下长出来,结了穗后又会死去,而狗尾巴草的籽也能食用。于是人们采集草籽进行培育,使之成为人工栽培作物。证明他们已经从荒蛮的生活方式,转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农民。

    在半坡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猪、狗、牛、马、鸡的骨骼,这是人们驯养和食用动物的证明。还发现了鹿、狐狸、兔、獾等动物的骨骼,证明了狩猎已经成为半坡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其中鹿的骨骼最多,这可能是因为鹿比较容易捕捉。也更具有食用价值的缘故。考古发现,人们在猎取动物时,已使用了弓箭,有了较为发达的狩猎技能,显示了华夏先民的聪明才智。

    人类进入石器社会以后,地球气候变得温暖湿润,我们的祖先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离开了穴居的山洞,在河谷的坡地上建造自己的家园,开始了农牧定居的生活方式。

    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氏族就是以血缘关系结成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所有成员,都是一个祖先的儿女辈和孙子辈。人们共同劳动,得到的物品,平均分配。没有固定的一家一户,没有个人财产。母系氏族就是妇女居于氏族的主导地位,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靠妇女的劳动,氏族的首领是老祖母。人们都要听老祖母的话,每天妇女干的活比男人干的多,大家都要交出自己得到的食物,一起享受劳动成果,这种生活模式勾画了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特点。

    半坡遗址共发现房屋遗迹四十五座、圈栏两处、窖穴二百多处、陶窑六座、各类墓葬二百五十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遗址大致分为三个展区,有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作坊区。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周围有一条人工挖掘的宽六至八米,深五至六米的大壕沟围绕,中间又有一条宽两米、深一米半的小沟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大壕沟外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制陶作坊窑址群。现场的实地发掘,形象的再现了半坡人的生活。

    半坡村先民的住宅处于半穴居状态,他们掘地为坑,砍伐树干支撑房顶帷盖,或圆或方,或大或小,这些简陋的住宅,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简陋的近乎原始,但在六千年前的先民,证明他们已经脱离了山洞穴居和野蛮的原始生活,他们的生活已经注入了人类文明的元素。他们已经开始有了简单的纺织工艺,已经展示出他们日渐成熟的生活技巧和惊人的才华智慧。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陇南川北行 <wbr>第一辑 <wbr> <wbr> <wbr>重温西安 <wbr>( <wbr>二)追寻半坡人的踪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