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练日记
闲暇之时,翻阅旧时的日记,几十年前那些遥远岁月的记忆渐渐浮上心头,让我回到那个青春年华的时代。
1970年,我在青岛汽车制造厂参加工作,1971年冬,我随着军管会(文革期间,企业都进驻军事管理委员会协助管理企业)安排的拉练活动,参加了第一批拉练训练。我们历时近一个月,2月18日背着背包从工厂出发,经胶州、胶南、五莲、日照、诸城、莒县,于3月12日返回青岛。
我在拉练途中坚持写日记,记录了我完整的拉链过程。此时翻开日记,一页页一行行,那清晰的一幕一幕又浮现在眼前。现摘录一篇,算是对那些往日浮尘的怀旧。
日记摘录:
1971年3月2日 小雨
我们冒着淅淅小雨,集合队伍准备出发,村里的贫下中农(这是那年代对老乡的第三者称呼,出身不好的人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因为天冷下雨,队伍还要涉水过河,乡亲们极力挽留。随队的领导反复劝说,队伍要按计划行动,前面的“尖兵班”突出重围,他们方才放行。
我们领受着贫下中农的质朴和热情,恋恋不舍得离开五莲县王世(田仝tan)大队,离开了待我们像亲生儿女一样的房东夏良菊大爷和大娘。
贫下中农自发的赶到村头河边,跳进水里临时用石头搭桥过河,三九严寒,他们的热情激荡着我们的心,我们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也跳进河水,扶助那些女同志和体弱的同事过河。
面对这样感人的场面,有些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随队负责宣传的同志用相机拍下了这激动人心的情节。
朋友啊,照相机能拍下这些热烈的场面,能拍下我们面颊上晶莹的的泪珠,你能拍下我们内心那无比感激的心情吗?
我自认不是个感情脆弱的人,面对这样的局面,我被深深地感动着,我站在河中帮助那些年长体弱的同志过河。寒风已经吹僵了我们的手,冰水冻麻了我们的双脚,此时谁也没有打退堂鼓,意志,让我们战胜了严寒。
贫下中农把我们送过河,在河边和我们招手告别,我们看到他们的棉裤腿被冰水浸湿了,他们有的只是二十上下岁的姑娘啊,我们激动的招呼他们:“乡亲们,回去吧,别冻坏脚”。她们却说:“我们回家可以马上烤干,你们呢?”
农民,在我心中的印象一向是感情纯朴简单、自私狭隘的群体,可是今天,“感情丰富细腻”的我面对他们,我感到是多么自愧不如,多么渺小和幼稚可笑。
我笨拙的笔无法描绘这感人的场面,我贫乏的词句无法表达他们那份纯朴的热情,正如大文豪左拉所说:“有些人看着生活在他们周围转动,却无法再现这些令人激奋的场面”。
今天,我们拉练的目的地是五莲县城,我们走出三十余里,队伍开始登山,公路在山上蜿蜒,刚下过的雨立刻结成冰,山上一片白茫茫的景色,树上是一串串晶莹的冰挂,那景观真是壮观极了。树枝上的冰凌象那盛开的桃花梨花,那起伏的山野是一片银色的冰莹世界。
北风呼啸,气温骤降,我们的双脚早已麻木,脸上带的口罩迎风面结成硬硬的冰壳,眼睫毛和眉毛上都挂着细细的冰珠。
天冷路滑,我们的队伍艰难的行进,我们今天行程虽然只有五十里地,但由于天气恶劣道路湿滑,一直走到下午四点,我们才到达今天的宿营地五莲县城的洪凝。
匆匆的吃完晚饭,用热水洗了脚,浑身疲乏,但愿今晚能好好休息一下,消除一天的辛劳。
回忆路上所经历的过程,我仍激情洋溢,吟诗一首,以为纪念:
《忆秦娥》
进军五莲
洪凝近,
寒风朔雪催我进,
催我进
军容齐整,
精神焕发。
冰封山野塑美景,
翻山越岭步履急,
步履急,
拉练战士,志坚不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