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辑 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2012-10-18 20:18:57)
标签:

中卫

古长城

北方边塞

凝聚力

觉醒

分类: 旅游札记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走近古长城

     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民族的北方边塞,地处中国古代北部边防前沿,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在政治和军事上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据历史记载,秦、汉、隋、明四个朝代都曾在这里修筑长城,明称“边墙”。在中卫境内修筑的长城,现有典籍可考者多见于明代,当时被称为“西长城”。

    西长城在中卫地区曲折蜿蜒,全长达一百多公里,位于中卫城区西北部,跨越黄河两岸,因河分为两段:一段位于中卫黄河之南,由甘肃靖远县芦沟堡进入中卫沙坡头区南长滩,然后沿黄河东行至沙坡头常乐镇下河沿,长约七十多公里。一段位于中卫黄河以北,由沙坡头迎水桥镇黑林村西沙嘴起,沿腾格里沙漠东部边沿及卫宁北山南坡而行至胜金关,长九十公里,在中卫黄河以北地区形成半圆形防卫圈。黄河南岸长城的终点与黄河北岸长城的起点隔河遥遥相望。

    北岸长城筑于明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至1487年)。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中卫依贺兰山,阻黄河,是边陲要地。然而,卫宁北山虽是天险,自镇关墩至胜金关四十多公里,通往大漠的隘口很多,当时宁夏将领认为,如果修筑观音口、镇关墩至黄河近百公里的边墙,广武、玉泉、大坝等地就能守御无恙。于是,奏请修筑了这段长城。

    南岸长城修筑于明隆庆五年(公元1517年),其目的是阻挡北方鞑靼进入中卫西南的裴家川一带。《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隆庆五年,督臣王之浩,在宁夏扯木峡旧堡河口,即今中卫下河沿一带,至五方寺塔儿湾、白草墩,均在今甘肃靖远县境内,增筑边墙、墩台、大小堡寨,驻军于此,抵御胡人出入,并筑东西大小隘口。”

    但据有关专家考证,认为中卫黄河南岸长城始修于秦始皇时代。《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自榆中并河以东,属之阴山,以为三十四县,城河上为塞。”宁夏长城研究专家周兴华先生多次现场考证,发现了大量秦代陶片等实物,并查阅了大量资料,认为中卫黄河南岸长城确属秦长城,并意外发现在沙坡头旅游景区范围内还有一段秦昭王长城,国内专家也予以确认。

    中卫境内长城大多以土筑为主,还有以陡峭山坡为天然墙体并加以人工削凿而成,也有先以石块砌墙基后用黄土分层夯筑的。从烽火台残破的城墙坍塌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夯土痕迹。里面不知浸润了多少先人的血汗。

    长城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处烽堠,其作用在于敌军兵临城下,发动攻城近战,当垛口无法遏止敌人进攻时,守城士兵一方面可以从台上垛口居高临下进行侧翼射击,控制来敌架梯攻城,相临两台,左右相救;另一方面又可以指挥相邻兵力狙击敌人。烽堠突出墙面,基宽十米左右,分墙台与敌台两种。

    宁夏的古长城,没有东部长城的逶迤,没有那起伏绵延的雄伟,但却在西部边塞有效地阻挡了外敌的侵扰,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安定。

    现在中卫残存的长城,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千百年的风雨侵袭,已经没有了昨日的威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窥探到历史的踪迹。站在那高高耸立的烽火台,依稀可以看到昨日的硝烟。

    中卫市近年陆续开发了古长城遗迹,在大漠边关景区和长城遗址上,添加了部分兵营和雕塑设施,基本还原了古长城的基本轮廓,成为一处寻幽访古的景点。

    今天,我们已经无需依赖长城这种原始的方式抵御外敌,但是国家的安宁仍不可掉以轻心。最近一段时间,东瀛小日本围绕钓鱼岛主权问题屡屡向中国发难,除了日本政治的无耻,更显示了他敢于叫板中国的狼子野心。日本是一个险恶的民族,二战的胜利虽然让他成为丧家之犬,却至今不思悔改,卑鄙可憎令世界厌恶。就是这样一个冥顽不化的无赖民族,他却惧怕美国,惧怕俄罗斯,甚至惧怕韩国,唯独不惧怕中国这个十几亿人的泱泱大国,这需要我们以理性的头脑进行深刻的反思。

    今天的中国自以为强大了,不是百年前那个饱受屈辱的民族,为什么日本人敢于公然挑衅?显然一个民族的强大,绝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个民族真正强大,需要厚重坚实的定力,需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今天的中国虽然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再也不能像腐败的满清政府那样夜郎自大了,理性的中国人更应从中国无序的管理和严酷的社会现实,看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潜在危机。 

    换一个角度讲,一个民族的真正觉醒,甚至比经济的强大更重要。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第五辑 <wbr>塞外江南(十四)走近古长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