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云张家界
在我还没离岗的时候,我办公室的楼下传达室里,有一位值班的韩师傅,他们三个师傅三班交接,承担着传达室的守卫工作,韩师傅是最年轻的一个,可能小我两岁,已经在这里干了两三年。由于工作上很少打交道,每日只是在进出办公室的时侯,礼貌的点头打个招呼,语言交流的机会不多。
后来,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韩师傅喜欢国画,已经自学很多年。这让我产生很大的好奇,也为一个酷爱国画的人为什么在枯燥的传达室一干就是几年而困惑不解。
有一次,我和韩师傅的一次攀谈,让我对韩师傅有了一个粗略地了解。他是本市一个破产企业的职工,已经失业多年,夫妻都是下岗职工,孩子正值上学花钱的年龄,家境拮据,为补贴生活,韩师傅不得不想方设法找一份工作。
韩师傅自幼喜欢绘画,并一直锲而不舍的努力学习和探索国画艺术,苦于在生活的困境中无法施展,狭小的住房,让韩师傅连有一个可以挥洒自如绘画的空间都是一种奢求。他之所以选择传达室这份工作,一是靠家近比较方便,更是因为三班轮换,又不消耗很大的体力,他可以在班余时间潜心绘画。由于条件的种种限制,韩师傅没有能力拜高师学艺,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更是难以进入浮躁而内幕颇深的艺术圈,只能在自己苦苦的探求中,艰难的走着自己的艺术之路。
我不禁为韩师傅刻苦精神所感动,也为韩师傅的境遇产生深深的同情,如果客观条件能助他一臂之力,韩师傅一定会在绘画领域有更大的成就。此后,我和韩师傅的交流就多了起来,我看到一位外表朴实,甚至有些粗犷的中年男人,他内心所潜伏的悠远意境和细腻的情感。
2007年春节,我利用休假时间随旅行社去湘西旅游,从长沙、韶山一直到张家界,我带回了两千余张照片,记录了张家界的魅力风光和我的湘西之旅。回来后,我跟韩师傅谈到湘西之行的所闻所见,谈到张家界迷人的山山水水,他在赞叹之余,隐隐流露出一丝苦涩的伤感。我知道,他是无奈于自己不能成就这样一次旅游机会。我无以慰藉韩师傅内心的酸楚,回来后送他一本张家界的风光摄影画集,送他几张我拍摄的张家界风光照片。我希望张家界的山水风光能为他的国画创作提供一点借鉴。
半个多月以后,韩师傅把他的一幅国画近作《烟云张家界》送给我,他呐呐地说:“我没有直观的看到张家界的山水风光,这是参考你提供的图片和我自己的想象,创作了这幅山水画,请雅正。”
这让我喜出望外,姑且不谈绘画的水平,仅凭韩师傅的真诚用意,已让我心存感动,我高兴的说:“谢谢韩师傅,谢谢你精心创作的作品,这是一件极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我收下了。”
几个月后,韩师傅离开了他的这个岗位。后来据说是因为刚直的他瞧不起某个傲慢的领导,不愿阿迎奉承而遭到辞退。我闻声愕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个荒唐的社会,已经严重的扭曲了正常的人际关系,一个刚正的人想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竟然成为一种奢望,我一时无语。
以我当时的位置,出面干预一下完全可以把韩师傅留下,但我没有这样做,因为我知道留下这个岗位很容易,但同时也会给他感伤的心灵再强加一份压抑,让他在一种寄人篱下的心情中维持这样一种工作局面,实实在在是对他的一种无情伤害。
韩师傅匆匆的走了,只是通过别人向我转达了告别之意,我也没和他做任何解释。我希望韩师傅会有一个舒心的岗位,我也坚信他不管如何,也还会孜孜以求的追寻着他对国画艺术的探索。
一晃又是五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看见韩师傅,也不知道他的近况如何。我每每想起他,都会展开他赠送与我的这幅《烟云张家界》,欣赏在烟云飘渺中张家界那那葱郁的茂林翠竹,回味山重水复之间千回百绕的潺潺流水。我会从他浓淡相宜的润彩着色上,感知他对张家界的无限向往,从他那行云流水般的笔墨挥洒中,领悟一个热爱大自然,追求艺术的探索者的悠远心境。《烟云张家界》已经成为我和韩师傅短暂交往的见证,成为我畅游张家界的收藏和纪念。
我愿借博客一隅,向久未谋面的韩师傅表达我的致意,希望韩师傅健康快乐每一天,希望他在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无穷乐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