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2011-09-18 09:10:40)
标签:

日月山

松赞干布

青海湖

文成公主进藏

吐蕃王朝

分类: 旅游札记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久违的青海湖(上)

       昨天几近半夜,老邱乘飞机从北京匆匆赶回,我们几位都在客厅迎候。老朋友见面分外亲切,互相寒暄后。我们交流了川藏路之行的艰难过程和感受,不经意间,已过午夜,我们各自安寝。

    今天一早,老邱不顾出差的疲劳,执意亲自带我们去青海湖。吃过早饭,我们八点从西宁市区婉转走出,从市区的高架路驶入了途径青海湖的青藏公路。天气虽然不是很晴朗,但能见度还是不错,我们对青海湖之行充满信心。

    七月已经是青海的旅游旺季,路上旅游车不少,一路绿草茵茵的草原,一路高原风光,一会功夫我们到了湟源县境内,继续向西,经过倒淌河,我们到了著名的日月山口。

    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也是我国地理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在青海省,它是农业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日月山海拔4877米,其东侧是万亩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情,西侧则是辽阔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又是一幅塞外牧场的画卷,一山之隔风情迥异,实属罕见。

     我们奔驰在平坦的青藏公路上,沿途看到的是绿油油的农田,间或一块块油菜花田点缀其间,金灿灿的油菜花盛开,给绿野带来几分明快,特别是那些弯曲的异型地块在山丘上高低错落,组成美轮美奂的几何图形,俨然成为挂在天边的图画。

    日月山自古以来是内地同往西藏的咽喉,历史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前哨,也是唐朝和吐蕃王朝的分界。北魏明帝神龟元年(公元429年),僧人宋云从洛阳西行取经,便是翻越日月山前往天竺,古典名著《西游记》便是以此为原型的演绎之作。

     唐朝和吐蕃联姻,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指派江夏王李道宗随同吐蕃王朝使者禄东赞护送文成公主进藏,松赞干布派重臣在日月山口举行隆重迎接仪式。日月山由此而声名显赫。

    其实,日月山当时称为“赤岭”,日月山的来历还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她内心很不情愿,又不能违抗君命,唐太宗为劝慰她,赠她一面宝镜,说是到了吐蕃取出来照看,就能看到家乡和亲人。文成公主历尽艰辛终于到了赤岭,她思乡心切,拿出宝镜,镜中映照的是她憔悴的脸庞和残阳西下的荒凉赤岭。他知道君王是为了江山社稷而哄骗她,悲愤的将宝镜摔碎,恰巧落在两个山包上,一半映着落日的余晖,另一半映出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而得名。

    现在的日月山,已经围绕文成公主进藏这一主题,辟为一旅游景点,凡是进藏或是去青海湖的游客到此,都会停车逗留,感悟一下当年文成公主途经此地的满目荒凉,感悟她无比悲愤的复杂心情。

    我们走进景区,首先看到草原上由经幡围扎成伞状,罩在一潭碧水之上,传说文成公主当年走到这里,怀念家乡的她回首举望,山野绵绵一片苍茫,她潜然泪下,眼泪便汇成清泉,故名“公主泉”,如果你不相信,尝一口泉水,稍带一丝酸涩,那是文成公主凄楚的眼泪。

    穿过日月山的牌坊,是当年文成公主当年入藏和亲的唐蕃古道,古道旁边有文成公主纪念馆,和一头日月山神牛雕塑,纪念馆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沿古道石阶而上,一座平台上竖立着文成公主的雕像,她一身皇宫贵族装束,怀揣宝镜,表情凝重的注视前方,似乎是对自己将来的前途命运心怀不安。在塑像的身后,是一座长二十米、宽六米的大型青铜浮雕画,它以“古都送别”、“赤岭摔镜”、和“藏王迎亲”三个主题,刻画了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过程。松赞干布亲自率众臣到柏海(今青海玛多县的鄂陵湖)举行盛大的迎亲仪式,随后和文成公主一起进藏。

    在日月山两座遥遥相望的山头上,各建一座亭阁,称为日月亭,这是1984年青海省政府拨专款兴建。这两座八角砖木结构的建筑,高高的耸立在3500米的山巅,建筑金碧辉煌、彩绘飞檐,将汉藏建筑风格有机的结合为一体,从亭顶端的太阳和月亮标志可以识别日月亭。日亭内有一座青海省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这段唐蕃和亲的过程和历史功绩。亭内的壁画生动地再现了这一宏大场面。

    此时,我昂首日月亭,心中涌起无限的联想,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是无足轻重的,但他的命运一旦和政治联系在一起,往往影响的是整个人类历史,唐蕃和亲缓和了历史的政治纷争,也把个人命运和情感的悲欢离合,永远尘封于历史的陈迹之中。

    登上日月山,已经没有当年那曾经的荒蛮和凄凉,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葱茏的绿野,看到的是起伏绵延的群山,看到的是美丽清爽的高原风光。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世界屋脊行(三十四)久违的青海湖(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