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密之路
从多东寺下山向西走出三十余公里,我们来到古乡村,一块山青水秀的地方,这里碧波荡漾,雪山环抱,宛若一座天然的湖滨公园,这就是古乡湖。
古乡湖是帕隆臧布江的一块开阔的河段,海拔两千余米,湖面积只有两万多平米,湖中还有一个千余平米的小岛,它是1653年古乡后山的雄陆给尼冰川爆发,形成巨大的泥石流,堵塞河道而成。
近年来,这里由广东地区援建,在湖边依形就势建成一座湖滨公园,成为波密地区的一道风景。湖面建有一座木制的湖心亭,有曲桥相通,湖心亭和曲桥就地取材,风格古朴而粗犷,和大自然山水风光搭配的十分谐调,站在曲桥上,看沿湖绿树掩映,婆婆娑娑,雪山倒影湖面,真是一处安详静谧的高原湖景。
波密地区在历史上曾脱离西藏政府的统治高度自治,公元1717年以前,离着不远的噶郎湖曾是噶朗部落首府驻地,这里有繁茂的森林和沃土,宽阔的谷地屯驻千军万马,自成独立王国,也难怪古波密王能与实力雄厚的西藏地方政府对峙多年。据说,最近发现了波密王宫的遗址,正准备开发成为一处历史人文景观。
古乡湖边。有个三岁左右的藏族小男孩跟奶奶玩耍,我要给他拍照,他羞涩的躲在奶奶身后不肯露面,当我们的队友拿出小点心和糖果给他时,他径直跑过来,毫不顾忌我们对准他的镜头,我们忍不住笑了,还是金钱万能呀!
从古乡湖继续前行,又进入帕隆藏布江峡谷,一路山高水长,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川藏线天险之一的排龙天险。我们先是跨过通麦大桥买这座悬索式的钢架大桥只能容一辆车通过,其他车辆在两边等候,一辆一辆的缓慢渡江,桥头驻守的军人让我们感受到这座桥梁的重要性。
排龙天险是指从通麦至排龙的十五公里路段,这里一面是壁立千仞的高山绝壁,一面是深幽的帕隆臧布江峡谷,路窄、弯多、起伏大,许多地方只能勉强通过一辆车,更有一处险段,由于路面塌陷,为保证川藏线畅通,塌陷处用钢梁和方木层叠支撑,我们就是在这样栈道似的悬空路面上通过,回首看看心有余悸。
江岸随处可见塌方和泥石流的痕迹,泥石流处沙石像一条大瀑布滚滚而下,或阻塞公路,或堵塞江流。都给川藏线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我们还算幸运,没有遇上川藏运输英雄团的车队,若是遇上他们,上百辆车结队而行,地方车辆要为他们让路,停上几个小时很正常。
老虎嘴到了,这是帕隆臧布江岸的一段悬崖,318国道在此凿石穿崖,这里不仅路陡弯多,更有随时发生的岩崩、坠石、塌方等天灾人祸,排龙天险由此而让人谈虎色变。我们在这里看到一辆大货车的残骸坠落在峡谷之下,车辆面目全非,锈迹斑斑,在这里坠崖是无法抢救的,只能抛车峡谷。
在老虎嘴挂满经幡的观景台,可以俯瞰拉月曲和帕隆藏布江汇合并流的景致,这两条在峡谷里一路咆哮的激流,到了这里突然温和了起来,他们在浅阔的河谷里来了一个热情的拥抱,然后相拥而去,很有些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
从排龙向南,是一条通往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墨脱的通道,却无路通车,只有那些非要一睹雅鲁藏布江最壮观景象的探险者们,需要背着沉重的行囊,步行四天才能到达,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时间和能力都不允许我们作此尝试,我们只能遥望而生叹,只能对勇敢地探险者表达敬意。
走过不远,我们来到拉月藤网吊桥,这条铁索横架的桥身是用藤条编成一个笼状网架,人们从网笼中跨江过桥。现在的藤网吊桥,早已是观赏的价值远远大于使用价值,但在当年,这却是当地藏民的一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
江岸两边的山崖和谷地,是茂密的森林,那些高大的原始针叶林遮天蔽日,成为一条美丽的风景线,也为当地藏民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
河谷渐宽,高山愈缓,波澜壮阔的大峡谷,变成开阔的河边谷地,大片的草场向远处的群山延伸,一群群牛羊和一座座藏居点缀其中,鲁朗到了。
中午,我们在鲁朗镇的一家饭店坐定,只为品尝一下令人垂涎的墨脱石锅鸡。黑幽幽的墨脱石头凿就的石锅,含有多种对人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原散养的当地土鸡,加上各种手掌参、松茸、贝母等名贵中药和芳香佐料,慢火炖制而成。伴随着蒸腾的热气,吃一口鲜嫩的鸡肉浓香四溢,喝一碗浓郁的鸡汤回味无穷。
几天来高原的不适,一路上旅途的疲劳,早已飞到九霄云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