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康之路
芒康县位于西藏西南部的横断山脉,是西藏昌都地区的最东部,东与四川巴塘,南与云南的德庆毗邻,这里也是川藏线和滇藏线的交汇点,也是古茶马古道进藏的第一站。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芒康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追朔芒康的历史,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记载,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是古代重要的盐产地,历史上这里曾建制盐井县,至今保留着世界上独特的晒盐方式,保留着古盐井和盐田。
芒康辖区一万余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八万,是一个半农半牧地区。
我们的原计划行程是从芒康南下经红拉山,到古盐井和西藏地区唯一的天主教古老教堂游览,然后返回芒康去左贡。为了减少往返路程,减少身体消耗,我们决定放弃盐井和古天主教堂两处景点,直接到红拉山自然保护区。
从芒康我们离开318国道南下直接去红拉山,一路上风光无限,只是天上云层厚重,影响远景的拍摄。公路在脚下盘旋,群山从眼前掠过,峡谷森林里,高大的云杉、红松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像是为高山竖起的杆杆旌旗。
红拉山自然保护区距芒康约六十公里,1985年确定为西藏自治区的自然保护区。根据最近的考察,这里发现濒临灭绝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数百只,每群百只左右,是一个重要的野生滇金丝猴原生繁衍地。
红拉山自然保护区幅员数百平方公里,由于落差大,植被十分丰富,特别是高寒植物种类繁多。这里原始森林面积达90%以上,云松、云杉、红松、高山松是这里的优良经济树种,还有珍贵的云南红豆杉。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盛开,这里是一片花的海洋。
在红拉山向西眺望,壮观的达美拥雪山历历在目,但是命运和我们开了一个小玩笑,云层的厚重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片茫然,望眼欲穿也没有看到雪山雄姿,也没有看到滇金丝猴的的踪影,倒是神奇的峡谷风光让我们大饱眼福。这里峡谷幽绝、地形陡峭,裸露的岩体和原始森林的相互烘托映衬,成为红拉山自然保护区的显著特点,山坡盛开的的野花、苔藓、草甸,把山谷妆扮得五彩缤纷。
不去盐井,我们原路返回芒康,又回到西去的318国道,翻越了海拔4358米的拉乌山,便进入澜沧江峡谷。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它纵穿横断山脉,从那万山丛岭中一路咆哮而下,澜沧江不仅峡谷深幽,更以落差大、江流汹涌而著称于世。最大处平均每公里落差达数百米。峡谷里狂涛击岸,喧声如雷,十分壮观。
滔滔江水是一道道天堑,长期阻隔两岸,这里无法开辟舟楫之便,最早只能使用藤索做成滑索过江,曾有无数人葬身河底。后来有了铁索桥,成为唯一的渡江手段,近年来才虹桥飞架,天堑变通途,尽管如此,由于地质脆弱,气候多变,路面灾害太多,这里的交通仍很艰难。我们沿江行车,一路尘土飞扬,脚下是浊水,抬眼是荒山,骤显这里的苍凉与荒蛮。
我们走到竹卡兵站一段河谷,却是在荒蛮中别有一番天地,这里江岸壁立千仞,如劈如削,江水千回百转激起层层漩涡,突兀而险峻。江岸悬壁上面的平缓地带,建有许多简易别墅式住房,看样是供背包客住宿之用,试想,在这四野俱黑的高原峡谷边,身卧悬崖,头枕江涛,是一种何等的豪情与洒脱。
沿江河谷中,偶有一段山间谷底,恰似一片葱笼的绿洲,这是藏民的村落和开辟的层层梯田,几户、十几户便是一个村落,世世代代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让我们不胜感叹。
在将要到达左贡的时候,我们翻越了海拔5002米的东达山口,这是我们入藏后的第一个超过五千米的高地,这里比珠峰大本营也仅差二百米。到达山口,气温骤降近二十度,缺氧更加严重,好在我们已经开始适应高原反应,坚持下车观景。我们瞭望四周,雪峰皑皑、群山连绵、一片苍凉景象,高处不胜寒啊!
越过东达山,我们一路下山,又回到山清水秀的山间谷地,又看到让我们赏心悦目的繁花似锦,又让我们听到了溪流的欢声笑语。
傍晚时分,我们顺利地到达左贡。由于缩短了一段距离,今天略显轻松,不仅大大缓解了我们的体力消耗,也从根本上奠定了我们西藏旅游的信心。
川藏之旅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