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强的抉择
我们回到稻城,我的心有些沉重,四个人的旅游团队有三个人高原反应强烈,队友的身体能否承受,作为组织策划者我不能不考虑何去何从。我清楚地知道,如果返程就意味着川藏之旅的失败,更面临着和旅行社终止合同的一系列麻烦。川藏之旅将成为我难以实现的一个奢望。
抱着矛盾的心情,我将想法和同住一室的杨先生做了交流,我说出了我的想法:只要我们的队员有一人不能坚持,我们就做好返程的准备,因为我们不能违背科学,不能违背客观条件,更不能莽撞的情感用事,要为这个团队的队员负责。杨先生同意我的意见,并希望开一个碰头会,抉择行动方向。
我们四人聚在一起,我首先阐述了我的想法,希望大家发表意见,身体反映最强烈的王女士首先表态,我虽然身体严重不适,但不想拖累团队,哪怕我今后每晚都住院做恢复治疗,也要走完川藏全程,实现我们的夙愿。另一位付女士兼任随队的医生,她认为就现在的体能情况,虽然身体反应强烈,还仅是一种正常的高原反应,还没有到危险的程度,希望能坚持走完川藏之旅。我们经过广泛的交流,统一了思想:克服困难,坚持走完川藏之旅!
我被队友坚强的意志感动着,被大家顽强的精神感染着,其实,这何尝不是我心中的愿望。
为了旅途的顺利,我们对后面的路程做了微调,由于没在亚定村过夜,我们节省了一天时间和一段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为顺利度过最艰难地阶段,让疲惫的身心得以恢复,我建议把6月30日到巴塘住宿的计划延伸到左贡,以缓解后面到然乌湖路途的压力和艰难,
驾驶员小廖为我们坚强的的意志所感动,欣然而允,吃完早饭,我们又意气风发的走上去西藏旅程。现在是从稻城北去理塘县,重回川藏线。由于来时身体不适影响观景,返回时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个遗憾。
离开稻城不远,我们看到山腰上有一座寺庙,建议廖师傅前往一看。这里是蚌普寺,虽地处偏远,也算是一座小具规模的寺庙。
蚌普寺是稻城最古老的寺庙,它建于海拔3900米的山坡上,距今已900余年,它是藏传佛教白教的传承地,藏语称噶举派。在这里修炼,不依赖经文和书本,他们用口述传承的方法,师徒相传,又称密宗。在这里修炼三年,不仅能熟知佛典,且有能一跃而跳上后山数十米高崖壁的绝技。
蚌普寺的创始人是噶玛巴·都松钦巴,南宋末年,他们师兄三人来到桑堆河谷,深深的被这片草场开阔、山势雄伟、溪流纵横的风水宝地所迷恋。他们决心在这里修建寺庙弘扬佛法。
这里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在建造蚌普寺的时候,他们师兄三人意见各有不同,都松钦巴要把寺庙建得像悬崖绝壁上的飞鸽;二弟想要建得像卧睡在森林的一头豹子;三弟则希望建得像草地奔跑的狐狸。最后依三人的意见兴建寺庙。
我们现在远远眺望蚌普寺,极像一只绝壁上的飞鸽,又像一头酣睡的卧豹,更像一只草原疾驰的狐狸。故事有些演义,但蚌普寺丰富艳丽的色彩,在山崖绝壁和绿树的映衬下,动感十足,格外醒目。
我们走进蚌普寺,建筑虽然建造的不是很奢华,但是庭院宽广。可能是清晨时分,游人不多,几个喇嘛在悠闲地漫步,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小喇嘛,倚在门边好奇的看着我们几个远来的游客,他也许是在试图从我们身上,探知外面未知的世界。
走出蚌普寺,已是阳光高照,经过红草滩时,驾驶员告诉我们现在不是季节,若是金秋十月,桑堆河边杨树林一片斑斓,阳光映的红草滩一片火红,我们没有欣赏到这令人充满遐想的景象,那份惊艳只能在想象之中去体验吧。
一路都是接近海拔四千米的海拔,广袤的高原在遥远的天际和白云摇曳的兰天对接,把我们的视野推向极致,高原到处都是成群的牦牛和绵羊,到处都是一些我们不知名的植物和野花,把个川西高原妆扮得风情万种。
走过石子海,我不禁被这奇异的地质特征所惊讶,茫茫高原草场上,河边谷地上大小不一的河卵石遍布,这些直径从数公分到数十公分乃至近一米的圆润的石头静静躺在这里,方圆数十公里之阔。其间河流纵横,野花绽放,一种原始的奔放和狂野,让我们的心也随之任马由缰。
我猜想,这莫不是远古的一个湖泊,是由于地壳的变动,原来的河底裸露在蓝天白云之下?莫不是这里曾是一片古老的冰川,经历数万年的冰融水退,冰川遗迹把亘古的秘密坦诚地展示给我们?莫不是····?这些个神奇的大自然之谜,只能成为我一万个遐想的理由,只能成为我苦苦追索的目标。
我们面前的路,还在雪域高原上无休止的延伸,我们的思绪也随着那飘逸的蓝天白云,飞到那遥远的天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