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2011-07-24 10:18:54)
标签:

李白

峨眉山

万年寺

无梁殿

清音阁

分类: 旅游札记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邂逅峨眉

    峨眉山是四川省一座驰名中外的名山,这次在短暂的时间安排峨眉一游,可见对他的向往。 

     从乐山大佛景区走出,我们来到乐山市区,匆匆吃过午饭,我们赶往峨眉,本想一睹名山风采,不料一日游只能游峨眉半山,原来是旅行社打擦边球搞的噱头,我马上感到一种上贼船的感觉。

    峨眉山位于长江上游的大渡河、青衣江之间,与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并列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主峰3099米。这里地质属于褶皱断块山地,山崖断裂处峡谷幽深,一线天、舍身崖等处绝壁高近千米。这里山势雄劲、飞瀑如帘、云海翻腾、林木葱郁,素有“天下峨眉秀”之说。

     我们的旅行车开进峨眉山停车场,前面不远一座古刹呈现眼前,这就是峨眉山著名的万年寺。还没进寺,便有一群峨眉猕猴上蹿下跳,这些顽劣的猕猴早被游客宠坏了,十分放肆,更有“流氓猴”、“霸王猴”声名狼藉,让游客不胜其烦。

    盘踞观心岭下的万年寺是峨眉八大寺庙之一,整个寺庙座西向东,依次为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和大雄宝殿。除无梁砖殿外均为木结构。

   万年寺始建于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名为普贤寺,唐时重建,更名白水寺。明万历28年建无梁砖殿,改名圣寿万年寺。万年寺在其千百年的漫长历史中,不仅游客如云,香火不断,更有历代达官贵人到这里游历山水,历代文人骚客在这里泼墨留香,发思古之幽情,留下无数的人文景观。

    相传唐开元年间,大诗人李白来到峨眉,曾在万年寺毗卢殿下榻并聆听广浚和尚弹琴,后人在白水池建廊亭以为纪念,立牌刻有“大唐李白听琴处”。李白对峨眉山情有独钟,曾写下著名诗作《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李白下山后还写过一首诗《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已成为峨眉山千古佳话。

   我正在白水池边陷于遐想,导游的讲解说白水池蛙声如琴让我顿生好奇,如法拍手,蛙声回应,果然鸣声奇特,如琴似瑟,此大奇也。

   站在万年寺大殿前,可见万年寺恢弘的建筑规模,在飞檐斗拱的古典建筑群中,一座古印度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格外醒目,这就是万年寺第二大殿无梁殿。无梁殿又称普贤殿,大殿以砖块砌就,没有一木一柱一瓦,其设计风格源于古人的天方地圆宇宙观。无梁殿建造四百年间,经历过十八次地震,安然无恙,也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无梁殿内供奉有普贤菩萨铜像,这是北宋宋太宗遣特使铸造,距今已一千多年。铜像重62吨,高近八米,壁龛内列小佛三千,与普贤骑象铜像构成一幅普贤召集弟子讲经传法的宏大场面。

    无梁殿建造精美,殿顶绘有四天女飞天图案,人物体态轻盈,衣饰流畅,表情生动,舞姿婀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走出万年寺,我们转道清音阁,清音阁位于峨眉山旅游线路的枢纽位置,是游峨眉山必经之路。从万年寺经白龙洞便到清音阁,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幽雅去处,给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悠远的山水画卷。玲珑剔透的清音阁居高临下,其下是两座丹檐飞角的两座亭阁,亭阁两侧各有一座石拱桥,两座石桥分跨在两条溪涧之上,其形如双翼,故称双飞桥。桥下的“黑水”源于九老洞下的黑龙潭,水色如黛,称为黑龙江,左侧“白水”源于弓背山下的三岔河,水泛白花而成白龙江。随后两水汇流,汇集于牛心亭下,翻滚的激流冲击着峡谷中状如牛心的巨石,溅起层层浪花。此时正是夏日,清音阁绿树掩映,溪流激扬,十分凉爽。站在亭中,远看群山连绵层林尽染,近闻山涧激流涛声不绝,诗情画意之中令人赏心悦目,乐不思归。

    峨眉山有两种植物需要提及,一是那一株株茂盛的桫椤树,你可别小看他没有古木参天的雄姿,它可是和恐龙时代共存的植物,是侏罗纪植物世界的主角,随着地球的历史演变,恐龙已经成为我们遥远的记忆,而这些桫椤却顽强的在这里生存下来,成为植物的活化石。还有就是峨眉的桢楠王,这棵树龄一千余年的桢楠树胸径五米有余,树高达四十余米,我站在树下仰视,古树直插云霄,仍是枝繁叶茂,一片郁郁葱葱。

    时近返程时间,我们来不及去一线天,更是无法登顶拜谒峨眉山,只好在此和峨眉来一次美丽的邂逅。

    峨眉山留下我依依不舍的身影,也留下我心中默许的意愿:峨眉山,有朝一日我们还会再度相见,我会再一次来这里一睹你的芳容。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走近巴蜀(六)邂逅峨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