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夏日(四)荷之韵
(2009-08-10 09:07:30)
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
http://cnc.imgcache.qq.com/ac/b.gif
荷之韵
我们徜徉在荷花湖边,万亩荷花竞相开放,拥簇在荷花姑娘的身边。
美丽。在这一刻尽情的张扬;情趣,在这一刻心花荡漾。
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崇尚荷花,我不得而知。中国人为什么挚爱荷花,我却深谙其道。

最让我们家喻户晓的。是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
古人认为,莲荷一家,统称为莲。《爱莲说》赞咏的是荷花。

周敦颐先生并不是一个大文豪,甚至在文学史上名不见经传。他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思想集佛、道、儒为一体。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影响极大。

先生胸怀淡泊,意向高远。一生酷爱荷花。集几十年情感、情趣之大成,他写下了区区百余字、脍炙人口的绝世佳作《爱莲说》。


他以莲喻心,以物拟人,借花咏怀。“出于污泥而不染”是影响着中国世世代代文人雅士,作为完善人格,升华品德的座右铭。

荷花之所以让人喜爱,还因为她集清、雅、艳、柔、矫、洁、纯于一身,唯独不妖冶,不献媚。这迎合了中华文化崇尚含蓄的审美情趣。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保持着她不媚、不妖,不奉承、不阿谀的人格象征。给我们以潜移默化的启迪。

“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这既是对荷花最形象、直接的描写。也是对荷花品德、风格的高度赞誉。也是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自律和鞭策。


我们今天在观赏荷花的时候,不能不对荷花的风格、品德表示内心的敬畏。
千般荷趣 ,万般娇柔,让我们的眼睛连睫毛都不肯眨一下,唯恐错过每一个美好的细节和瞬间。

亭亭玉立,飘香万里。让我们的心早已沉醉。
何须赞誉,只要能把荷花的千姿百态都留在我们心中;不必吟诵 ,只要能把花之魂、荷之韵都装进我们的镜头。
每一个细节都是心的昭示,每一朵花姿,都是情的寄托。
别了,万亩荷花湖,我的情。早已装载的“不堪重负”。别了,万顷的碧波,我的心,早已是“乐不思蜀”。


尾声
我们在美丽的林海生态博览园仅仅一天。区区几个小时的游览活动,已把我们陶醉的不能自己。万亩荷园对我们的国土而言,只是弹丸之地,我们在这里却充满情趣,充满激情。
我以诚惶诚恐的敬畏,带着我的创意,带着我的热情,拍下了三百余幅照片。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
的刻画了荷花的每一个微妙的细节和美好的瞬间。
今天,我借博客一角把一部分赏花作品奉献给大家,这虽然只是浮光掠影、管中窥豹的拙作,我想告诉
大家的是:美丽无处不在,美丽就在我们身边!
2009,8,10,于灵璧斋。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