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老人与海》

(2010-11-23 08:45:41)
标签:

竹箫

原创

杂谈

随笔

读书

分类: 几篇杂记
      

 

 

                                    我读《老人与海》

                                        文/竹箫

           http://s11/middle/515eea5bt6573c2829eaa&690

             

   翻开《老人与海》,呼吸着墨香跟随海明威的笔尖一起走向老人和那片苍茫大海……

 

   我看到了一位孤独但目光坚毅的老人——古巴渔夫圣地亚哥,出海一去八十四天之久竟一无所获,没有捕到半条鱼,被同行认为是“倒了血霉”的。老人唯一的伙伴男孩马诺林在爸爸的命令下也不得已离开了他,登上别的渔船。于是老人自己踏上出海捕鱼的艰程,最后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大马林鱼拖着老人和帆船挣扎了三天,直至精疲力竭。老人用鱼叉将大马林鱼杀死,顷刻从体内喷出殷红的血液染红了海水,并迅速扩散开来。毋宁这将招来嗅觉灵敏的鲨鱼,继而将老人和鲨鱼拚命搏斗的情节推向高潮。

 

   《老人与海》全文共计两万六千余字,我用了半天的时间一口气通读到底。小说虽篇幅不长,故事独立,但主题鲜明,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引人入胜。海明威把所有的笔力都集中在老人与海、大马林鱼和鲨鱼上,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海上搏击风浪的英雄形象。1952年9月1日,《老人与海》正式出版之前在美国《生活》周刊全文发表,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得到了书评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海明威本人最终凭借《老人与海》荣获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使之一举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小说虽然没有离奇曲折的内容,但是海明威却把老人的坚强和勇敢,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开篇中写道:“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这一句为老人将经历常人难以经历的苦难历程设下伏笔,真正的坚强和勇敢大抵是用非同寻常的苦难来加以衬托、对照的。老人因捕不到鱼而备受嘲讽,毅然决定驾驶小帆船只身前往,向未知的凶险挑战。换言之,老人是为尊严而战!

 

    当老人钓到了一条大鱼时,高兴万分,称大马林鱼为亲爱的兄弟。他说他爱它,但他又必须把它杀死。老人和水下那个庞然大物进行了整整三天的“拔河赛”——因为上钩的马林鱼比老人的帆船还要大,所以他必须用双手和身体来拽住那根钓索,纵然力量悬殊。巨大的拉力,把钓索深深的勒进了老人后背的肉里,手上鲜血淋漓,甚至于几次险些坠入茫茫大海。 “‘不过比这更糟的事儿我也碰到过,’他想。我一只手仅仅割破了一点儿,另一只手的抽筋已经好了。我的两条腿都很管用。再说,眼下补给营养方面我也比它占优势。”老人从不曾因种种险境未起丝毫畏惧心理,而以乐观和极大的耐力最终赢得了这场并不公平的“拔河赛”。

 

    乐观,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是在身处绝境之时用行动来诠释——依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找到能使自己脱离困境的办法。

 

    很多时候失败也许并不是因为人没有智慧和力量,而是缺乏一种对待事物正确的态度或者说是一种应对方式。坚忍不拔和锲而不舍是获得成功的前提,能够真正做到的人没有几个。当圣地亚哥预测到海上一场可怕的暴风即将来临时,不是沮丧懊恼和忐忑不安,而是兀自拉紧钓索,说:“今晚和明天还不要紧。现在来安排一下,老家伙,睡它一会儿,趁这鱼正安静而稳当的时候”。可贵的是这种临危不惧的镇静,仍有条不紊地安排着一切工作,让人肃然起敬!

 

   生活如同大海,每个人都是一叶航行的孤舟,随时都可能会遇到不期而至的暴风雨——痛苦、忧伤、挫折以及各种各样的难题,劈头盖脸地砸下来的时候,若始终能处变不惊、泰然处之的话,或许就不会错失成功的机会了吧。

 

    没有任何外力协助的情况下,面对接二连三不断攻击的鲨鱼群,足以摧垮一个人的体力和心理双重承受防线。“‘它再多兜几圈,我就不行了。’他几近绝望的想着,‘不,你是行的,他对自己说。你永远行的。’”一个心理暗示作用,是能够创造奇迹的,他用仅有的鱼叉杀死了一条又一条残酷凶狠的鲨鱼,然而鱼叉被插进鲨鱼的身体里,随着尸体沉入了海底,接着将船上其他尖锐物绑在棍棒上来代替鱼叉继续和鲨鱼搏斗着……

 

     在老人的精神和体力即将耗尽而昏昏沉沉的时候,他又对自己说道:“‘清醒过来吧,头啊,’他用自己也简直听不见的声音说。‘清醒过来吧。’”一个人必须要懂得如何自我鼓励,否则打败你的首先就是自己薄弱的意志。如果圣地亚哥没有这种自我鼓舞能力的话,他就绝不可能战胜海上的风浪和鲨鱼的攻击,并且还能够豪迈的喊道“‘来吧,加拉诺鲨,’他说。‘再过来吧。’”老人因这种自我鼓舞能力而变得强大。无论是大海中的孤寂,还是和大马林鱼的“拔河赛”,还是面对一拨接一拨四面围攻的鲨鱼,在这险象环生的艰难处境中,正如一贯坚韧达观的老人所想的那样:“不抱希望才叫蠢呢。”因为“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在和鲨鱼的搏斗中,最后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长长的脊骨,老人带着这副骨架回到了岸上。他说自己彻底失败了,其实我们都知道他是个真正的胜利者。圣地亚哥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勇于冒险和敢于挑战的精神,在与风浪搏击中和鲨鱼的战斗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验证和体现。“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这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统领概括了《老人与海》的全部意义。

 

     生活之海,有惊涛骇浪的时候,有波澜壮阔的时候,也有波平如镜的时候,然而有时候在平静的生活表层下,并不排除暗藏汹涌的可能性。人人都会遇到“鲨鱼”——生活里各种挫折和接踵而至的磨难,面对它们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成为“鲨鱼”的盘中餐,要么战斗到底。或许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像圣地亚哥那样的强者,但是却可以努力让自己去接近强者,并且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蝴蝶纱巾
后一篇:笛声悠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