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坛的精彩
(2016-12-15 22:37:09)德育论坛的精彩
这两年来,我很懒散,对于教育活动中发生的大事精彩事都不再记录了,也停止思考了。
周一,我们举办了德育幸福论坛的活动,聆听着老师们的精彩介绍,油生敬意。这些老师们付出了多少啊,这些稿子都经过了多少次反复的修改啊,这完全可以称得上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我应该——我也必须好好学习学习。何况,和文字打交道我还是由衷喜欢的。
于是,我将这次活动记录了下来。
我也决定,以后,坚持思考,坚持学习,坚持记录。
周一放学之后,学校了进行了第二届幸福网格的德育论坛活动,大概是从4:30开始的,快7点的时候才结束,时间较长,内容丰富,是老师们的精神大餐。
这次活动是经过精心谋划准备的。就说我们组的邓老师,大概一个月前就在起草稿子,经过反复推敲修改,终才定稿,后期又制作了PPT,反复试讲,昨天才正式“演出”。论坛中每个教师准备都很充分,演讲亦很精彩。他们用行为解释了什么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对这些参加论坛的每位教师都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这次的论坛以网格的幸福管理为主要内容,这个德育主题也是我们学校申请的省课题。
一年级的刘艳芳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网格管理的做法:其一是匠心独运的班训文引导孩子们成长。特别喜欢一(8)班的班训文,既朗朗上口,又通俗易懂,特别适合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们是快乐的小天使,这里将留下我们成长的足迹。我们遵守纪律,我们尊敬师长,我们热爱学习,我们茁壮成长!”这则班训文中,明确告诉了孩子们该怎么做——尊敬师长,热爱学习,茁壮成长。其二,网格评价公示表,小组长为辅,班主任为主。其实我很想了解一年级的孩子们到底是怎么评价的,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刚踏入校园,他们的小组长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怎么评价的,我确实很想学习。其三,树立优秀网格的典型。
谭春梅老师的履历很丰富,据说以前当过初中教师,幼儿园教师,是去年刚调入我们学校的,以来就任一年级班主任。她《从“心”开始,挑战自我》,主要讲述了她工作的点点滴滴,她一方面谈了如何利用网格管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谈了如何利用赏识激励推进养成教育。可以说,养成教育落实了,教育就有了效果。现在,我对班级的一切“恶劣”行为深恶痛绝,刚打扫过的教室又掉了一些碎纸片,甚至有花花绿绿的零食包装袋;刚下课,孩子们就在教室里大声嚷嚷,甚至追来追去;天天强调字迹工整,但是一天不说、强调,孩子们就开始信笔涂鸦了……所以,我觉得养成教育要从一年级就开始,否则到了中高年级,已经养成的坏习惯很难改过来。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养成教育的几个好办法,第一用儿歌引导,每天评价,表现好的及时表扬,其次带领孩子们学习劳动细则,以身示范教给孩子们劳动的方法。每次看着一二年级的小不点,我就深感班主任的不容易。听着谭老师的诉说,我仿佛看见了不易的工作中也弥漫着激动和幸福。是的,班主任工作就是有苦有甜。
三年级组的发言的题目是《唯一网情深
刘艳容老师代表四年级组发言,她先介绍了四年级组的优秀做法。四(7)班的张亚敏老师,亲自担任六个调皮娃娃的网格组长,监管他们。这个做法我觉得太实用了。其次,刘老师介绍了自己的两点做法,打造网格的文化的认同感,培植网格成员的自信心。
张玲老师是六年级组的代表,她介绍了他们年级组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做文明人。他们的做法主要是小组内相互帮助,特别介绍了分成网格小组修改作文,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教给孩子修改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修改,不但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更可以快速提高孩子们的习作水平。互助的同时,也要相互评价,评价的五个方面值得学习一是每日情况记载制;二是典型情况及时反馈警示制; 三是每周自评制;四是每月综合评比制;五是评比结果公示制。网格管理难在什么,难在怎么管和怎么评。我觉得张老师将平时的做法进行了高度的总结,值得我们效仿。
最后说说邓秀双老师,开会之间我见了邓老师一面,她当时给我两个感觉,红艳艳,香喷喷的。啥意思?呵呵,本就天生丽质的邓老师略施粉黛后特别精神,再加上笑盈盈的,颜值颇高。在讲述的时候,邓老师也是满怀激情,很有吸引力。邓老师《采撷“琐碎”的幸福》从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琐碎于细节,书香氤氲最幸福;琐碎于规矩,知书达理最幸福;琐碎于教诲,唤醒潜能最幸福;琐碎于沟通,勠力同心最幸福。邓老师介绍了班主任工作的常态,虽然琐碎冗杂,但有付出也有收获,别有幸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主任的主持词也特别精彩,干净洗练又文辞优美。最后,杨校长和教育局领导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小结。杨校长将各位教师的论文题串成了一首小诗,满堂喝彩。整个活动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才结束。
我想,对于网格管理,我们都只是在摸索前进,但是论坛活动的开展,能让老师们将前期的经验进行归纳小结并推广,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最后还有一点思考,既然网格管理是省课题,是不是还要研究得精细一些,深入一些,比如,我们可以围绕我们网格管理中的困惑来展开研究,分成若干个子课题进行研究,让子课题小一点再小一点,把每个小的子问题研究透彻一点,找出网格管理中确实可行的方法,解决我们在网格管理中的瓶颈问题。让班主任从中受益,让班级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或许,我们的研究才更有意义,服务于我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