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听花语
静听花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276
  • 关注人气:8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银河》课文解读

(2014-05-26 18:38:17)
标签:

仿写

政治教育

感想

我不知道

原作

分类: 教育天地:教育论文

《问银河》是樊发稼先生的作品。他在接受记者专访的时候说过,《问银河》是描绘他童年生活的一首儿童诗,是最能展现儿童生活画面的诗。我从他的一篇讲话稿中找到了一篇貌似原作的作品(不知是否有误):

银河,银河,请你告诉我:

为什么大伙都管你叫“河”?

 

一阵风吹过,你河面起浪花么?

你的河里有没有长胡子的小虾?

有没有摇头摆尾的小鲤鱼?

有没有背着小房子的田螺?

——它们都吃些什么?

 

你那里,能不能一边划船,

一边唱快乐的歌?

你河里的水,能不能浇树?

树上开不开红的、黄的、紫的花朵?

长不长又香又甜的水果?

 

冬天,你结不结冰?

夏天,能不能在你河里游泳、洗澡、把游戏做?

 

我非常喜欢这首诗。因为这首诗中充满了童趣,我想,樊发稼先生在童年的时候,就和同伴们在小河边尽情玩耍,他们会抓长胡子的小虾,抓到了小虾之后,还会细细地拿在手里把玩一番,牵牵小虾的长胡子,折磨折磨小虾,看被牵动了胡子的小虾是什么难过的表情。偶尔,也会在河里捉到一条小鲤鱼,红的白的小鲤鱼会成孩子们口里的美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吃鱼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田螺不是个稀奇物,而且抓住它们也不费力,但是,那时的孩子都是听着《田螺姑娘》的童话故事长大的,因此,田螺在儿童的眼里又有别样的感情了。

当然,儿时的樊先生帮父母劳动也不会离开小河,他们会从河里取水去浇树,边浇树边憧憬小叔快快长大,开出绚烂的花朵,结满累累果实。

夏天的他,和小伙伴在小河边,小河里玩耍嬉戏;冬天结冰之后,可以滑冰,但是更多的时候大概是在瑟瑟的冬日里盼望春天的到来,盼望河里的冰早点融化。

这一切,是多么快乐、多么让人羡慕的儿童生活场景图啊!于是,诗人带着孩童的眼睛,去观察银河,带着孩子的困惑,向银河发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什么叫“儿童诗”,樊发稼先生认为,那就是要有儿童童稚的视觉,那就是要求作者用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儿童的感情去感悟世界,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吧。

这首儿童诗,开门见山,问出了孩子心里许久以来的疑问:“为什么大伙管你叫‘河’?”在苏教版的课文中改成了这样,“银河呀,在你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和水草吗?有戏水的小朋友吗?”同样是疑问,但是,我想孩子们更喜欢的应该是长胡子的小虾,摆头摆尾的小鲤鱼,背着小房子的田螺。因为这些小动物在孩子们的眼前仿佛“活”了起来,有了“象”。象,也是孩子思维的特点,鲁迅先生说过“缺象不成诗”,象是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可以看见的。原诗似乎就比改过的诗更有形象了。

那我们在教改过的诗的时候,也就可以引导孩子去展开大胆的想象,有哪些鱼儿呢?有哪些水草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在河里是如何玩耍的呢?不过,现在的小河已经逐渐成为了童年的回忆。我们大人总是在反复叮咛现在的孩子,不准下河游泳,不准单独去河边洗手洗脚,更不能去捉小鱼小虾。因为,每年淹死河中的孩子成为活生生的教育事例。

第二节诗是这样的“银河呀,在你宽阔的河道里,有南来北往的客轮和伸着‘大鼻子’的货船吗?它们也需要航标灯引路吗?”这一小节诗就很有趣,而且还富有教育意义,告诉孩子们,客轮和货轮是需要航标引路的。

接着,后面的两节诗,分别问了银河里有没有斜拉桥,拦河大坝,葛洲坝水电站,也问了牛郎和织女是不是在桥上相会。读之,总感觉缺少了一种味道——童年的味道。似乎,斜拉桥,拦河大坝,三峡工程都不是7、8岁的孩子关心的话题。不过,引导孩子读这类诗歌,也是很有意义的,至少可以让孩子们增长见识。

因此,诗歌最后一部分是“银河呀,我有好多好多问题要问你。总有一天,我要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到你那儿去作客呢!”看,结尾给这首诗赋予了强烈的教育意义。驾驶中国的宇宙飞船,身为中国儿童,要为祖国而骄傲自豪,因为我们即将有自己的宇宙飞船,航天科技在飞速发展;同时,身为中国儿童,要为祖国的腾飞做好准备,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不知道樊发稼先生看过改编后的诗歌是什么样的感想。本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画面的诗歌,在我看来,改成了一首“政治教育”诗歌。

我想,若课文没有改编,直接选用原作,也许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更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也更利于孩子们去仿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