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研活动有实效
(2013-04-11 09:15:34)
标签:
学生提高业务水平教学质量教学经验不完美 |
分类: 教育天地:教育随笔 |
昨天我们语文组的熊老师和我谈起对语文教研活动的看法。熊老师曾任过多年的校长,他看问题有一定的高度,言语很中肯,也给了我很多启示。他说了三点,第一,我们语文组的16位教师工作态度值得肯定,每次的教研课都认真准备,扎实备课了;第二,我们的教研活动只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备课听课,但是听后对教者没有任何的反馈意见,这既是对执教者的不尊重,又不能让执教者和听课者有所进步。第三,我们的评课,大家一般都只是“歌功颂德”,没有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去评课,明知有问题却不说,这样太不真诚,实在不可取。
一番话说得我很惭愧。说实话,我们的语文教研活动虽然每周都在开展,但是流于形式。每个礼拜我们都安排了一到两堂教研课,执教老师都能慎重对待的,不但认真备课,而且静心制作了课件。但是,听课结束后我们基本是“一哄而散”,除了主评人会写一个评课稿之外(有的时候评课稿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再无任何的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没有充分发挥“清者”的重要作用,以致于执教者一堂课下来,不知道这堂课的得失究竟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课堂。这样的教研活动确实让人沮丧至极啊!
纵观我们的每位语文教师,虽然对待自己的教研课态度很端正,但是对教研活动的开展还是持排斥态度的,不乐于听课,不喜欢议课,更不愿意参加各种关于教研的“会议”。是不是真的就是老师们不爱学习,不乐意钻研业务呢?我想,不然。这些都怨不了老师,主要是教研活动没有组织好,没有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各位老师没有从活动中真正有所收获。这样流于形式的活动,又有谁乐于参与呢?我们常见到某所学校的所有教师的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主要是因为这所学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老师在教研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研活动要有真实的收获,必须让参与者真正融入进来。因此,我觉得我们的教研活动要以教师执教的课为案例,让所有的教师参与进来,听、评、议、探,甚至还可以在一轮教研活动结束后写写教育叙事,来促进各位教师认识上的进步,并带来行为上的改进。
我们都是普通的教师,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有可评、可点、可论之处,总有不完美的地方。所以,听课后一定要认真评课,而且将评课作为一种常规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但是,如何听课,如何评课我做了这样的设想,我们可以采取3+2+1的评课模式,即要为他人的课找出三个优点,两个不足,和一个改进的建议。但是,我认为这里的321也并不是绝对的,但是我认为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对每堂课从这个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说,任何一堂课都有优点和缺点,即便是在精彩迭出的课,也有小小的瑕疵;哪怕是再不成功的课,也不会一无是处。我们评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找出突出的优点,找出比较明显的缺点,最后还要中肯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为什么要这样去设计评课呢?因为有的时候,我们把听课当成自己休息的时间,听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只记主要环节,有的瞌睡连连,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埋头玩手机,有的看看杂志……总之,一堂课下来,并没有“听进去”多少,当然,评课的时候也不知从何谈起,只能人云亦云。其实,听课的时候,我们应该将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都用笔做个简单的记录。我们不仅要关心执教教师是如何教的,更要关心孩子们是如何学的,这样能帮我们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评课要有重点,切忌吹毛求疵。评课的重点应主要围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知识的传授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因此不要在琐碎问题上纠缠。例如,从完成教学任务情况方面来说,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评价,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符合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否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现状,是否突出其在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学生对知识掌握与技能转化的程度是否实现了,学生的智能发展状况如何,学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或熏陶了吗?
当然,评课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改进,更是为了达成共识,提高业务水平。
我们都是一线教师,因此,忙碌的我们不该浪费时间在流于形式的活动中。我们要真正让教研活动发挥实效,让参与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所收获,体验到“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