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楷体gb2312班级管理纸条承认 |
分类: 教育天地:教育随笔 |
晚上吃过饭,一孩子端着碗,跑到我面前:“老师,我又要扫您的兴了。但是,实在是太气人了,我不得不说啊!”
这孩子经常一惊一乍的,我认为没多大的事。“说说,什么事?”
“老师啊,您看我的柜子的锁被人撬开了,吃的东西都不见了。”“啊?”说实话,我不太相信,多大的孩子啊,怎么可能撬锁呢?
“你怎么知道的啊?”
“我开锁的时候,发现我的锁翻了个面。我要把钥匙这样反着才能插进去,然后打开。”
“怎么能撬开呢?”
“这您就不知道了吧,他们用一根铁丝插进孔里,反复转动,这样锁就打开了啊!”孩子边说边给我示范。
看来,孩子没打诳语。我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性质很恶劣,后果很严重。此时我下定了决心——坚决破案。
几年前,一个孩子半夜起来偷偷拿了同寝室孩子的钥匙,把别人的柜子打开,拿了几十元钱。后来,经过几天的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破案”。最后通知了家长,家长并不理解,根本不相信儿子会做这样的事情,反而怀疑是我冤枉了他们的孩子。从那时起,我意识到,班级管理中,有很多事情是要“模糊”一点的,没有必要将家长和孩子逼入那一条窄窄的道路的。
于是,后来在班级管理中,我很少在班级破此类的案子,我一般只是要求我的孩子们将自己的物品和钱财管理妥当,不给别人“顺手牵羊”的机会。但是,这次的“案件”,我不能再模糊处理了,我必须找出“元凶”,指出他的错误,帮他改正错误。
于是,晚自习的时候,我先给孩子们介绍了班级的失窃事件。”然后,让孩子们寻找身边的蛛丝马迹,将自己的猜测写给我。于是,孩子们纷纷小声议论,当然,也有不少的孩子果敢地给我递上了纸条,上面赫然写着“嫌疑犯”的名字。
我将“目标”锁定在三个孩子身上,然后让他们给我合理的解释。有两个孩子迅速被排除了“嫌疑”。也就是说,只有一个孩子身上疑点重重。但是,我此时没有给孩子“定罪”,而是提醒自己,千万不可冤枉一个孩子,否则,会给孩子造成心灵伤害。
因此,我再次给孩子们做思想工作:“现在,我给你们一次机会。如果你真的拿了他的东西,请你一定要承认,如果你主动承认错误了,我不会告知你的家长,不会向政教室汇报,我会替你保密,一如既往地对待你,只要你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因此,现在请你们继续写纸条,汇报你知道的情况,或者承认错误。”
此时,孩子们再次将纸条交给了我。我发现那个有嫌疑的孩子写他在地上捡到了一袋糖,自己吃掉了。于是,我将孩子叫到教室外面,和他说话:“你怎么就能捡到东西呢?我怎么从来没有捡过任何东西啊?”孩子没有过多的解释,但是他还是不承认他从别人的柜子里拿了东西。我很矛盾,我一方面相信自己的直觉,是这个孩子做了错事,但是一方面我还是担心自己误解了这个孩子。
于是,我在班上第二次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我们不怕犯错,错了只要勇敢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你照样是好孩子。但是,今天你一定要承认错误。我最后给你们一次机会,请写纸条给老师,如果你犯错了。如果没有犯错,那你继续将你知道的事情写来给老师看。”
这个孩子写了很长的时间,终于给我交上来了纸条,他承认是自己做的。此时,我没有再和他谈话。如果和他谈话的话,我们班的孩子就会怀疑了。我明天再找机会,慢慢来和他聊,帮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最后,我在班级说了这样一番话:“孩子们,我心里已经有数了。今天的失窃事件呢,就到这里为止了,我希望你们从今以后不要做任何猜测,到底是谁拿了别人的东西。这样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忘记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是我希望从今以后,我们班的每个东西都能管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财务,不给别人可乘之机,管理好自己的手脚,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管你有多喜欢。对了,我会送这个丢东西的同学两袋糖,作为补偿。”
说实话,事情查清了,心里并不轻松,孩子的行为是在让人觉得有些心悸,我改如何帮助他,他将如何改变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