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其实我们不懂小孩

(2012-04-06 08:16:37)
标签:

楷体

gb2312

窗边的小豆豆

依依不舍情

争吵声

分类: 书海遨游:读书感言

《窗边的小豆豆》写的全是作者小时候的故事。作者详细地记载了小时候的一些故事,并将当时的想法和心情也进行了描述。从字里行间里,我发现,其实我们太不懂小孩了。

 

小豆豆被老师罚站,站在走廊里,但是当时的小豆豆却不明白她为什么被老师罚站。因此,她会拉住过往的老师问个不休,我为什么要站在这里,我做错了什么……这其实是让人很心酸的一幕。孩子太孤苦伶仃了,太脆弱无助了。

 

这样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而且几乎每天都上演着。

 

六年级的两个女生吵架后被班主任叫到了办公室里罚站。过了片刻,两个女孩子便争吵起来,开始是小声的,但是争吵声越来越大,居然干扰到了我们的工作,班主任忍无可忍,喝令她们站在一角落里去反省。但是,这依然不能制止她们的争吵声。在看《窗边的小豆豆》以前,我想我会认为这两个女孩子太不懂事了,她们本是因为吵架被叫到办公室的,但是到了办公室之后都没有善罢甘休,一点都不觉得羞愧。但是,现在我却能理解孩子们的行为了。第一,她们不知道老师为什么罚站,老师只是认为她们之间太不团结了,太不友好了。而她们耿耿于怀的是吵架的事因。她们之间一定存在着太多太多的委屈,存在着很大很大的误会,不然她们不会到了老师的眼皮子底下都继续争吵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对工作丧失了热情,因此,我们在处理孩子问题的时候方法简单,很多时候甚至不愿意和孩子们多说一句话。我们总是以我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认为他们懂的道理其实他们并不懂。这样就造成后了孩子们的困扰,我们的孩子只是没有小豆豆那么大的胆量去追问老师惩罚的原因,其实他们的心里有着太多太多的不解。因此,他们在犯错不久之后又会重犯。

 

巴豆园总是让孩子们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这样,不怕在玩耍的时候衣服被挂破,弄脏。小豆豆对一个游戏乐此不疲。文章中是这样写的:“那就是,当她看到一个围着长长的铁丝网篱笆的院子时,就从一头开始钻,抬起带刺儿的铁丝,挖一个洞往院子里钻去,先说“打扰了”,然后钻过去,接着抬起下一根铁丝,再挖一个洞,这时候该说“再见了”,向后退去。向后退的时候,屁股先出来,裙子被卷起来,里面的短裤就勾在了铁丝网上……就这样钻进钻出,就这样说着打扰了再见了,在我们大人看起来的确是非常无聊的游戏,百无一益的游戏。但是,小豆豆却沉浸在这个游戏中,享受到了无限无限。这在我们大人的眼光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许多行为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他们的心理也是我们大人无法体会的。

 

让我想起了若干年前在我们学校举办的一次品德教研活动。当时我执教学的是《依依不舍情》,课堂上,孩子们回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同学对他们的帮助,泣不成声,泪流满面。评课的时候,一位外校的老师说:“我们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比如在我们看来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这些都是很平常也很正常的,是不值得感动的,但是我们的孩子却感动了,流泪了……”是的,虽然我们提醒自己要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虽然我们告诫自己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体味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我看来,似乎都只是口号而已,这就是所谓的知难行易吧。

 

今天起床的时候,宝贝跟我谈起了一个话题:“妈妈,那天肖老师(实习老师)给我们把作业一堂课就改完了,向老师(本班的数学老师)非常吃惊,说肖老师的作业怎么改的那么快!”“那改作业有什么快不快的啊?”我有些好奇。“向老师改作业的时候,我们做完了,但是不敢拿去改。”哦,我想起来了,向老师曾跟我谈起过,不少的孩子作业做完了就自己在座位上玩,不把作业拿去老师检查,包括我家宝贝都是如此。“你们为什么不拿去给老师改呢?”孩子很调皮地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们的作业一做错,向老师就要我们自己揪眼皮,因此我们都等身边的同学先改然后订正答案!”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其实,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我们总是埋怨孩子不主动不积极地来改作业,我们没有想到原因实际上在我们自己。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如何站,如何看,实在是一门大学问,而不是我们懂这个理我们就可以做好!

 

其实,我们真的不懂孩子。孩子的眼里,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孩子的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呢?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孩子的世界,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和孩子多接触吧,其实这没有任何一条捷径,教师只有在和孩子长期的接触中,长期的交往中,才能懂孩子多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