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标签:
教育《金缕衣》句子小手杂谈 |
分类: 教育天地:教学反思 |
耐心陪伴孩子们成长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等啊等,上午一直等到第四节课才拉开了我这个周上课的序幕。
“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到了那时候,我也没什么上课的热情了。一般情况下,上午的第四节课一般安排体育音乐美术劳动……
拖着沉重的腿走向教室,教室里孩子们读诗的声音零零落落的。观察观察孩子们为什么读得这么不整齐,不怪孩子们,今天他们读的是《金缕衣》,大概基础差的同学还没把诗里的字认全啊!于是沉默不语,依然和蔼地注视着读书的孩子们。孩子们见老师这样,变得专注了。
正式上课之前,我让孩子自己讲讲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一个小丫头站起来说得头头是道,我心生感慨,我们真不可小觑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我的心顿时敞亮起来。
今天继续学习第一课的内容。我决定带着孩子们好好领悟,好好消化,不然真的是暴殄天物,太浪费课程资源了。但是一个问题出来后孩子们仍然无动于衷,看着他们的面部表情我就知道孩子们连续上了三节课,也累了!
说实话,看着孩子们这样,我开始郁闷了。周五的课堂状况依旧清晰。
努力挤出笑容,鼓励孩子们:“我来看看有多少个同学想发言,读了这个句子后你有什么体会?”非常简单的一个句子——“我轻轻地挥手,告别山里的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还带回一路月色。”一个男孩子神情倦怠,好像把右臂抬起来了。“你,你要发言是吗?请你说。”“老师,我没举手。”孩子惭愧地低下头。“哦,那你站起来告诉我!”孩子又重复了一遍。原来让我误会他的手举起了,只是他太累了,他在舒展身体而已,心里有些懊恼。我努力压抑自己!
“同学们,请你们认真到把这句话读三遍,然后再谈谈你的体会。”本来,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带有怨气,但是出口的时候却丝毫不带情绪,我亲切如故。读书的声音渐渐停止,我开始注意到底多少同学举手了,这个男孩子高高举手了,而且一副不发言不罢休的样子。再看看班上,出现了一片林立的小手,数一数居然有了10多只小手。可喜的景象终于出现了!此时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们的沉默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他们不够认真,而是我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读书思考。
就这样慢慢地,我给了孩子们足够时间去读每个值得品读的句子,给了足够的耐心去忍受他们不如人意的表现,这堂课,虽然最初不太顺利,但是后来大多数孩子都进入了角色,铃声在我们的浑不知觉中敲响!这节课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孩子们在这堂课中确有收获!
耐心地陪伴孩子们成长,是一个教师的首要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