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喜欢的是这样的句子

(2012-04-25 22:35:26)
标签:

杂谈

 

 

 

 

钢笔饱蘸着你自己的鲜血发出刺耳的声音滑过羊皮纸面。你刚刚与魔鬼签订了一纸协议。只要他在你活着的时候赐予你财富和所有与之相随的东西,你许诺死后将灵魂交付给他。

 

如果你承认这是一段完美得几乎无可挑剔的文字,那么,我不能不向你说明,这是我最喜欢的句子,它在文学乃至哲学方面都无懈可击。当然,写下这段文字的是一位我并没有多深了解的外国作者,我并不奇怪总有一些中文译者能够如此准确而忠实地表达了原作者的丝丝缕缕的情感不折不扣地呈现了原作者的繁繁复复的笔调,我所惊奇的只是这段文字居然出现在普林斯顿科学文库这样即便追求通俗易懂却依然冷门或者深奥的著作里。

那么,我还不能不向你进一步说明,由大卫·吕埃勒著、刘式达、梁爽、李滇林翻译的《机遇与混沌》我其实真的没有看懂。很多年前,我在南京的先锋书店买下它的时候,我只是想给我有限甚至空白的科普知识里增添一点让我显得还不那么孤陋寡闻的谈资,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当我断断续续翻阅它的时候,我仍然没有完全读懂作者以最浅显的文字写下的“以便社会公众欣赏”的科普观点,倒是时不时被呈现在我面前的优美文字而深深地吸引。

 

我不能不说,是不是只有鬼使神差才能让一个旨在科普的专业人士有这样不但深入浅出而且优雅纯粹的文字呢?

 

后来,我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受了某种蛊惑,把某种交易活动赞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这样的赞誉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某种善良的怀疑,最直白最早期的质疑声音由何大师发出。他朝我看了又看,一般情况下当我和他谈论摄影的时候他从来没有用这样的眼神看过我,然后,他问我: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这样友善而特别的提醒让我不得不在比较广泛的范围里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其一大迅速反应是我一头栽进了书店并且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沸腾的岁月》。这本财经类专著被《财富》评选为75本商务人士必读书之一,推荐者称“其自信的商业写作手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本书里,作者约翰·布鲁克斯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股市狂飙突进、崩盘与兴起的10年。当然,我还是舍本逐末地迷恋于它的文字。在第一章里,作者就有了这样精彩的描述:这一天,他的股票投资在账面上损失了4·5亿美元,他在账面上仍然有近10美元的身家,但这不是重点。他这一天的损失,抵得上美国五大慈善基金以外的五大慈善基金的总资产,比除纽约以外的任何城市的年度福利都多······

 

你可以不知道作者究竟是说的美国股市里的哪一个标志性事件,也可以不知道一天亏了一个天文数字的“他”究竟是谁,但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作者的文字非常的干净而流畅。

 

除了干净与流畅之外,我所迷恋的两段文字还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于事情乃至世界的看法。或许,这样的表述才是最有力最经典的批评甚至批判。

因此,我还想引用一下《停滞的帝国》的一个段落。同样,这也不是一本文学经典书籍。

那是一个下午,我站在市中心美术馆的书架前等待着陈丹青演讲的开场,于是买到了这本与美术没有明显关联的历史专著。作者佩雷菲特曾在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时代担任过七任部长,1971年率团访华。他以别开生面的笔致和从容不迫的句式为我们讲述了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这一历史事件,书中写道:最为奇怪的是一件表面上微不足道的小事导致马戛尔尼最终的失败:他拒绝磕头——即根据宫廷礼仪,在皇帝面前下拜磕头九次。这一插曲会使孟德斯鸠欣喜若狂,他曾用一件小事来解释凯撒之死:暴君违背惯例,忘了在全体元老面前起立。以前最专断的行为也没有引起共和主义者的反应,但是这种傲慢的态度却导致了谋杀。

我喜欢的就是这样的句子。只是,它们在带给我作为一个读者的美好享受的同时,也带给我作为一个作者挥之不去的困惑与无奈——到底是情趣还是理智流淌在这样的句子里,面对这样的文字我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我难以回答自己的问题,还是想到了佩雷菲特写到的有关马戛尔尼婚姻的同样夹杂着许多趣味的一个句子——马戛尔尼大概可以像一个世纪以后那位娶了一位有钱丑婆娘的巴黎花花公子那样说:“从嫁妆看她还真不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