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票难道真的这么难买?
(2010-02-24 11:12:31)
标签:
大学生火车票杂谈 |
我忍了三年,可是,忍到现在,都没有觉得铁路运输有任何好转的迹象,相反,铁老大冰冷似铁,你再捂都捂不暖它。因此,我不能不对铁路表示我的不满。
自打儿子上了大学,我们就一直为买火车票犯愁。儿子曾连续五六个小时排队,中途让同学送饭,就为了买一张回家的车票。后来,我们被逼无奈,只好在南通买票,再速递到南京。对我们来说,买火车票,比买什么票都要当回事。
这一次,外甥18号就去了火车站,要买两张28日的票,等了好长时间,终于把结果等来了:票是有的,但只有站票,要不要随你。外甥犹豫了一下,就只为他的表哥买了一张站票。他犹豫了一下,我们犹豫了一天。儿子要拎着电脑包,拎着食品袋,还要背着行李包,再站四个小时,而且过道里人满为患,动弹不得,连上个厕所都异常艰难。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去买了一张汽车票。买了汽车票,去退火车票,火车站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但是,得扣5元手续费,学生票是半价,手续费不打折,于是我们的23元就剩下18元。
火车票真的就这么紧张,学生票真的这么难买?打死我也不信。
就高校而言,已经为缓解铁路运营压力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他们就像牧羊人一样,让羊群错开着进圈入圈,以避免羊肠铁道上的拥堵和混乱。照理说,铁道部起码要和教育部结成友好共建衙门,再不济也要给教育部写上一封感谢信。可是,铁道部呢,它不是太忙了,就是太牛了,没有因此改变它一丝半毫的做派和应对。
再来说说学生。可想而知,大学生没事不会老往火车站跑。就是铁路请他们每周作客一趟,他们即使有时间,也不一定有兴趣。而且,学生乘车的起点和终点相对固定,出人时段相对固定,出人人数尽管不能像圆周率那么精确,但大致人数也是相对稳定的。这就是说,即便学生是难缠的庞大的对手,铁道部也应该做到知己知彼,有备无患。
最后来说说铁路。那么多的铁路,那么多的火车,难道还搞不定学生票?如果铁道部下的某局某段,拍胸脯保证,大学生买票,一买就能买到坐票,难道就等于吹牛放卫星?如果我是某局某段的领导,我就能做到。具体方案此处不赘,就说个大概:首先,我可以排查摸底,对沿线的往返学生和往返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我可以和学校联系,在学校设预售点,让学生先交上手续费,再购得往返虚拟车票;而后,在乘车前七至三天内,到火车站换取正式车票,过期不候,手续费不退。这样做,我承认有点烦有点自私,但鉴于目前的状况,我相信学生是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问题这不就结了吗?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买票还这么难呢?
说段往事吧。七八年前,我们一行五人在一个大清早到了沈阳,一下车我们就去买返程票,窗口的售票员脸色难看得要死,把我们回得一干二净。无奈之下,我们在旅馆里约见了一个女黄牛,她拍着胸脯保证我们走了走好,但她同时表示,鉴于黄牛之间的竞争激烈,她只能首期保证三张,如果到出发那天,另两张票不到,那前三张的票款她一分钱都不要。我们遇到的仿佛不是一个女黄牛,而是一个女大侠。言必信,行必果。果然,我们在候车大厅门口等到了她。
带着无比的欣喜,我们上了火车。上车之后,偶然打听别人的购票经历,一打听把我们气坏了。坐在我们隔壁的乘客,居然就是上车前在售票点买的票。居然有这等事!经过分析,大家得出了共同的结论:黄牛票没全部出手,就又把票给了火车站呗。
当然,票难买,难买票,原因多过铁轨。铁道部或许有着巨大的难言之隐,或许有着异乎寻常的冷血脾气。既然如此,那我表示一下我的不满总还是可以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