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家长会发言《与老师、家长共勉》

(2012-11-17 19:44:24)
标签:

家长会

打孩子

第一次

孩子们

题目

杂谈

分类: 家有儿女

尊敬的贾老师、林老师,各位家长们:

    大家好!我是若彤的妈妈。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作为家长代表在此发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孩子已在杏园小学度过了半个学期的时间。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感觉孩子长大了,变的聪明懂事了,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本领的小大人了。能按时完成作业并提醒家长检查签字,能主动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前见到生人就躲到妈妈身后的羞怯小女孩,变得喜爱上学,活泼开朗,正直善良。这一切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培养教育和关心帮助。是你们的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的教育,使幼小的孩子知道学习知识了,学会生活了,慢慢会适应社会了;是你们成了孩子最可信赖的师长,也成了家长最真诚的朋友。我想借这个机会,代表一年级四班的所有家长,向辛勤付出的贾老师、林老师真诚地说一声:“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

  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培养教育,因人而异,每位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教育孩子的方法。对我本人来说,谈不上经验,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是我们每天最大的责任与目标,我只能结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与各位家长共同沟通交流学习

http://s8/bmiddle/5dc9c628gceaf9e72eaf7&690


在此我自己总结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问题

首先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一般是孩子回家后,先让做作业,大人做饭。作业较少的话,饭前就能完成,如果稍多点,就在吃完饭后继续做。我们做家长的要在孩子做作业时创造安静的环境,不要看电视和电脑,不大声说话,让孩子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作业,对于孩子疑惑的题目进行辅导。在孩子作业进行签字前,要认真对每道题进行检查,发现做错的给予指出,让其改正。实际上很多题并不是孩子不会做,而是注意力不集中或粗心大意造成的,有时候还漏做一两道题。做完作业后让孩子自己收拾好书包文具,家长可以帮着检查一下。第二是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我家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形成了每天睡觉前听讲故事的习惯,现在认字了,每天睡前自己读会书,大人在书上找出一些字让她认读,增加识字数量。这里要注意的是家长要坚持不懈,并养成和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并且一定要保持读书的房间有足够的亮度。第三是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一般是晚上830—9:00完成睡觉前的准备及讲故事和读书等,9:00准时熄灯睡觉,早上6:40--7:00起床,洗刷吃饭准备好上学,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吃饭时间。第四是养成看电视电脑控制时间的习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视电脑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想让孩子不接触不太现实,现代化的信息还会拓展孩子的知识。孩子看电视看电脑时,家长要进行监管,千万不能图省事,让孩子长时间泡在上面,连吃饭都叫不动,大人连续看电视电脑几个小时都头晕眼花、腰酸背疼,何况这么小的孩子呢?我的做法是:孩子看电视到广告时间或超过一个小时,让孩子走走跳跳、玩会玩具或者家长陪着玩会。看电脑时,规定一个小时,到时关机。特别是千万不能让孩子对玩游戏上瘾。

第二部分是关于培养教育和父母配合的问题

首先娇生惯养要有度。现在的家庭,孩子少,无论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都对孩子疼爱有加。我们既要把孩子当成朋友,进行耐心沟通,又要以身作则,树立家长的权威。对孩子疼爱而不溺爱,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到。不要轻易对孩子做出承诺,如果承诺了,一定要兑现。对于孩子吃的、喝的、玩的东西,不能要什么买什么,一味迁就,家长要有选择的适当控制。这并不是我们买不起,而是不利于孩子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再说像酸奶、薯片、虾条等食品食用过多不利于孩子健康饮食。我的做法是:每星期最多只陪孩子逛一次超市,每次最多买一个玩具。第二是批评教育要有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玩起来难免犯些错误。我们家长要根据错误的轻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小错误要及时指出错误所在,进行沟通交流,促其改正,让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像不经家长同意私自拿钱买东西、在家乱戳乱动电源插座等错误,要及时给予严厉批评,必要时打一次也不为过,一定要让孩子记住这种错误是不能犯得。当然,我不提倡打孩子。第三是父母配合要有度。拿批评孩子来说,孩子犯了错误,爸爸进行了批评甚至打了孩子,孩子委屈的哭起来,这时妈妈的做法就很关键。如果妈妈一把把孩子揽过来,说:“宝贝不哭,是爸爸不好,孩子再来上句“坏爸爸”,那就一点教育作用都没有了。如果妈妈气上加气,在给孩子加上一巴掌,孩子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安慰,可能产生逆反心理,“都打我,下次有错也不让你们知道”。如果妈妈在孩子哭一会后,温柔的问一问孩子知道哪儿错了吗,并及时说明错误的危害,今后不能再做这样的错事,孩子可能就接受了,教育作用就达到了。

以上是我的肤浅之见,愿和家长们共同分享交流,共同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

在此,祝贾老师、林老师和所有家长们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

 

2012111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