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信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25
  • 关注人气:34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莫做亚克敦

(2015-10-29 08:55:29)
分类: 往届读书节征文

最近读到日本作家鹤见祐辅的《思想山水人物》中一篇题为《徒然的笃学》的文章。文章中说,从前有个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书斋里所有的书架上都摆满了书,总计有7万卷,每一卷上都沾有他的手迹。亚克敦活了66岁,终日读书,乐此不疲,但一生在做学问上却毫无成就……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心中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像亚克敦这样嗜书如命,终生读书不止,但却并没有利用知识着眼于创造,书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人们常说,读书无用,大概就说他这类人吧。事实上,在我们中间像亚克敦这样的人绝非仅有。那么,我认为,最起码有以下几点应该引起我们每个读书人的注意。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载体,是培植智慧的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要想聪明、进步,就必须读书。但人类社会由蒙昧进人文明时代,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记载人类智慧、社会文明的文献、资料、图书等浩如烟海,数量极其庞大,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前加以认真的筛选。为此,就要有分析的头脑,鉴赏的眼光。李商隐说:“读书求甲乙。陆游也说过:“万卷虽多当具眼。因此,我们要像鲁迅先生教导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为我所用。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分析的头脑,鉴赏的眼光,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地取舍,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皮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别林斯基曾这样谆谆告诫人们:“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的读物。针对现在图书市场泛滥的今天,精选是一方面,另外,如果去制造垃圾书,还不如不出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无疑,常是读书不细心、不用心所致。陆九渊则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贵疑,更贵释疑。要释疑,其法有二:一是要多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读书有了疑,只有动脑筋多思,才有可能释疑。正如郑板桥所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二是要勤问。清代刘开所写的《问说》中有这样一段话,可供借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值得注意的是,平时我们只注重向“贤于己者”请教,或与“等于己者”切磋,而却常常忽视向“不如己者”请教,这是不应该的。在读书时,不盲从,不迷信,多问几个为什么,可以有效地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有益于智力的开发。东汉大思想家王充多思善疑,发现了前人许多谬误—“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为了进行批驳,花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写成了惊世巨著《论衡》,为捍卫真理做出贡献。我们在读书时多么需要王充这种不尽信书、多思善疑的精神啊!

读书要有精粗之分。所谓“粗”,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泛览”。鲁迅先生曾教导青年读书要广博,“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种的书。”“即使和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所谓“精”,就是鲁迅先生所强调的读书要“专精”。他教导青年学生读书不能光“泛览”,否则,就会成为“杂耍”,一事无成。应该在“泛览”的基础上,“然后决择而人于自己所爱的较专业的一门或几门”,严肃、认真地深人钻研下去。这同吃饭一个道理,只有细粮、粗粮都吃,才能从中得到丰富而全面的营养。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建议人们每星期抽一定的时间去图书馆“翻翻”各种书报。他这里所说的“翻翻”,也就是“泛览’。有时“翻翻”还会意外地发现“新大陆”,帮你解决久久悬而未解的问题,使你顿生“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乐趣。精读重点强调的是“质”,粗读重点强调的是“量”,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变成促使你事业走向成功的双翼。

书籍犹如砒砺,可以磨掉愚昧之锈;知识犹如泥土,可以育出智慧之花。爱迪生只读了三年书,12岁当了报童,每天除卖报外,剩余时间便一头扎进图书馆读书,被后人称为图书馆培养出来的发明大王。看来爱迪生是真正做到了读有所得,得有所用,用有所成。颜之推说:“夫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在这里,强调了读书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方能医愚开心明目,利于行。正确地读书态度应该是见一件好事,则便思量我将来必定要行;见一件坏事,则便思量我将来一定要戒。培根说:“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观察谁呢?观察成功者,观察失败者,观察自己。观察的目的就是为了从实践中获得真知,借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自我的完善。记不清是谁说的了,话的意思是:读书是在别人的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年轻时,知识量少,只会形成单向思维,所以影响创造力度。因此,青年人应尽量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占有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建立自己的思想”。读书只有立足于创造才有意义,否则,即使读书五车,也没有什么用场!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在书的海洋里,我们能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读书很重要,但能利用书中的知识着眼于创造更为重要,否则就可能会像亚克敦那样,读书很多,却百无一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