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蒙比欧日本核能福岛核电站h2杂谈 |
分类: 鸿冈:北京玩到伦敦 |
BBC 英伦网 鸿冈
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危机,再度激起人们思考核能的利弊。
在我收集的徽章里面,有一枚中心是个咧嘴微笑的红太阳,边上写明“核能?谢谢不要!”的字样。它堪称经典之作,凡是看过一眼的人多半都不会忘记。
这还是1979年美国三里岛(Three Mile Island)和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Chernobyl)事故之前就流行的,除了英文的之外,我也见过德文版和日文版,肯定还有许多其他语言的版本。
虽然它们近年已从英国街头消失,但日本福岛一号电站发生危难,想必又会有人把它翻出来别到胸前?
重展旗帜
至少,事故开始的周末我正巧在世界首屈一指的核能大国法国,当今有78%的电力来自核能,大大超过英国的20%,或者日本的30%。那里电视上的拥核派与反核派辩论激烈,反核派现在倘若重展旗帜的话我绝不感到意外。
(“核能?谢谢不要”:与徽章同样的图案也出现在柏林示威者的标语牌上。)
其他地方也不乏义愤之士。从朋友近日的来信以及新闻报道和网上论坛看来,德国、印度、台湾和西班牙反核情绪都在上涨,曾热衷发展核电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也变卦,宣布冻结了核能项目。
选择
我没有走到别上胸章这一步,但这两天还是忍不住查阅了一下英国20家不同能源公司的信息,斟酌是否该换一家电力供应商。
根据英国法规,所有销售电力的公司都必须公布他们发电的燃料比例,而我发现我们家目前选用的供应商65%的电力都来自核能,是所有厂家里面最高的。难道现在不是反省的时候?
(这家公司另有24%的电来自煤电厂,3%来自天然气,7%来自风力、太阳能和水电站等所谓“可再生能源”。)
对比
根据消费者组织Which?网站上的能源价格计算器,我若想换一家供应商,最实惠的可以把我们一年的电费降低107英镑。
这家公司的能源比例也看似比我们现有那家安全:仅有3%来自核能,其余有57%来自天然气,31%来自煤电厂,6%来自再生能源。
(为了赢得公众接受,世界各地不少核电站和其他民用核设施都有参观中心,前两年我去的日本核燃料处理厂便在此列。)
若不图省钱而专重环保,还有一家公司干脆100%都采用可再生能源:它们的能源据称有20%左右来自风力,17%来自小水电站,其余来自阳光和生物气(biogas)。
暧昧
然而,近年我对核电站的态度暧昧了一些。
我想这并非因为这些年去日本探亲结识了伙伴的弟弟和弟妹,由此对他们从业的核电业产生了好感。但这点事实还是应该摆到桌面上。(顺带说一下他们不在这次出事的电站,伙伴的家人朋友也幸免遭受大地震和海啸的摧残。)
让我感到暧昧的真正原因在于,面临气候急剧变化的威胁和可再生绿色能源不足替代产生二氧化碳燃料发电的现实,到底还有什么办法?
分歧
这在环保志士们里面也引发了分歧。他们当中经常在英国媒体抛头露面的乔治·蒙比欧(George Monbiot)近几年便为此与昔日的一些战友分道扬镳。
蒙比欧两年前说,他的观点转变尤其受到三方面的影响。
其一,是他阅读了芬兰核废料当局Posiva的技术报告的证据之后被劝服改变了成见,现在认为核废料的长期储放原则上完全有可能保障安全。
其二,他也阅读了英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SDC关于核能安全的文件,而发现汇编的技术论文与这个机构的立场文件存在矛盾:前者让人感到当今的核能是可以安全,也能持续下去的,而立场文件却持反对态度,让他不解。
最后,他也发现煤电厂在正常发电过程中释放的电离辐射(ionising radiation)居然超过核电站的辐射释放。
条件
如今若要把蒙比欧说成是拥核派,他依然不能接受。他说自己只是在四项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不再反对核能发电而已。这些条件是:
1计算核电站的碳排放时必须把从燃料开采到废料处理的全过程都包括在内。
2 必须让大家知道核废料处理的确切方法和买方地点。
3 必须告诉人们这一切耗资多少,而且由谁支付。
4 必须有法律承诺,确保民用核材料不会转用到军事用途上。
不知道你若也是昔日的反核派是否觉得可以认同他的新观念;抑或作为拥核者,认为这些都是庸人自扰?
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