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BBC_英伦网
BBC_英伦网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55
  • 关注人气:2,4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少生育多减排?该是发达国家的中产还是第三世界的穷人

(2009-12-15 08:43:36)
标签:

环保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少生

穷人

第三世界

分类: “快活族”苏平

大家好,我是BBC英伦网苏平。

哥本哈根峰会轰轰烈烈地开场了。与会的“绿色”代表为了减少碳足印八仙过海。有人提前好几天就出门了,不坐飞机,而是骑自行车或是乘船前往丹麦。

这样的交通手段,对来自中国、印度或是非洲的代表,恐怕不太现实。因此,有远道而来的贵宾保证捐钱种树或者给清洁能源开发项目什么的,以抹掉自己的碳足印。

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人想过买上几盒安全套作为“碳补偿”,捐给穷国的育龄妇女,让她们少生孩子多减排!

 

“八千万意外怀孕”

 

此言并非玩笑。这是英国人口智囊机构“理想人口信托基金”(以下简称基金会)为了配合哥本哈根峰会而提出的自称“史无前例的、激进性的”碳补偿手段。

碳补偿(Carbon Offsetting)指的是人们算出自己日常活动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吨位,以及抵消这些温室气体所需要的经济成本,然后捐钱给专门企业或者机构,组织、资助减排项目。

上星期,理想人口信托基金推出新的碳补偿举措,鼓励富裕国家的人,捐款资助贫穷国家的节育措施,控制全球人口增长,减缓气候变暖。

说的通俗点,富人夏天飞到加勒比去度假,或是开着四轮驱动去买报纸,心中内疚的话,就捐点钱。慈善组织拿着这笔钱去说服、帮助第三世界国家的妇女少生孩子。

基金会认为,计划生育是控制全球变暖单位成本最有效的手段。他们的研究表明,在节育措施上每投入四英镑,就可以减少一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而达到同样的减排量,植树成本是8英镑,风电是15英镑,太阳能31英镑,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是56英镑。

在基金会推出的专门网站PopOffsets上,有一句醒目的标语:“人多=排放多!人口快速增长是全球变暖的一个主要因素”!网站上有个计算器,帮你算出自己的行动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为抵消这些二氧化碳你需要给发展中国家捐多少节育钱。举个例子,从伦敦到悉尼飞个往返的话,等于排放了10吨的二氧化碳,为此,需要捐40英镑,帮助肯尼亚或是印度的妇女少生一个孩子,才能抹掉自己的碳足印。

基金会表示,绝对不会强迫妇女节育、不会赞助堕胎,而是要帮助控制每年“八千万次意外怀孕”。

 

“唬人的小把戏”

 

虽然数据、逻辑很有说服力,但是,数据是枯燥的,逻辑是冷酷的,而计划生育,却是一个有着强烈感情色彩的字眼,涉及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甭管是谁,一提计划生育,准会有人跟你急!

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assets/images/2009/12/08/091208214338_africanbabies226.jpg

贫穷国家多生一个孩子能制造多少二氧化碳?

英国智囊团“国际政策研究网”的一名负责人卡罗琳·鲍因(Caroline Boin)干脆就把这个新的碳补偿手段称作“唬人的小把戏”。

有批评人士认为,基金会的分析过于简单。BBC的环境事务分析员罗杰·哈拉宾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之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人们随口就可以反驳基金会,美国人少生一个孩子,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岂不是多了去了?!

《卫报》有博客高呼,果真有人需要空投安全套和避孕药的话,这个人应该是在发达国家!穷国的人应该坚持要求把整盒的安全套留在英国人、而不是自己的家门口!

就算不提让美国人、英国人少生孩子,因为,美国、英国的生育率已经多年保持在低水平了。温室气体绝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排放的,贫穷国家就算多生一个孩子,也制造不了多少二氧化碳。让富国国民多减排不是要比让穷人计划生育更重要吗、效果岂不是会更明显吗?

部分评论人士认为,与消费增加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起来,人口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影响简直是微不足道。

 

“中国的一胎化”

 

对此,基金会反驳说,越来越多的低收入消费者梦想致富,说穷人减排效果不大,等于假设这部分人会永久生活在贫困当中。基金会认为,少一个孩子诞生在贫穷中,不仅会减少一个忍受贫穷折磨的承认,还会减少一个为了脱贫制造更多二氧化碳的人。

基金会举了中国为例子。他们说,最近几年,原来生活在贫困当中的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追求脱贫,虽然他们个人远远没有达到欧洲和北美的人均排放水平,但整体上已经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英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前任主席、现在理想人口基金会的主要倡导人之一乔纳森·伯瑞特(Jonathon Porritt)认为,推广计划生育是最有效的影响气候变暖的手段之一。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是中国没有搞一胎化的话,现在中国人还要多出四亿”。我的理解,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这些人都想脱贫,都要消费,都要有经济发展支撑他们的致富梦,后果?排放温室气体。

 

分散注意力?

 

最近,碳补偿这种手段在英国时不常受到质疑。不久前,英国率先提供碳补偿航班的旅游公司之一“Responsible Travel”就宣布不再搞碳补偿了。公司的创始人加斯汀·弗朗西斯(Justin Francis)说,人们把碳补偿看成“魔术药”、“出狱卡”,只要能补偿,就不改变自己的行为了。想飞就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心安理得。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减排,补偿,反而会让该减排的人“分散注意力”。

穷人,也是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人群,任何形式的帮助穷人应对气候变化的集资,都值得欢迎。但是,如果富裕国家的人躲在碳补偿的幌子下继续排放,恐怕很难说服贫穷国家的人放弃生孩子的选择、脱贫致富的梦想。

难怪,富国和穷国之间的争议,发展与减排之间的抗衡,成了哥本哈根峰会达成取代京都协议国际公约的一个主要障碍。

谁更该少生孩子多减排?是发达国家的中产?还是第三世界的穷人?你认为呢?欢迎跟帖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