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梅里雪山——1991年梅里雪山山难的民间说法

标签:
梅里雪山旅游 |
分类: 人在旅途 |
永远的梅里雪山
——1991年梅里雪山山难的民间说法
http://s9/middle/5dc792d9g8adc67ed3a98&690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一座秀美的雪山。它处于横断山脉,云南省德钦县境内,在狭长的区域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7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6座。其风光秀美,山体巍峨壮观。《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它入选最美的山。
这是一座神秘的圣山。其主峰长格博峰,又称雪山太子,高6740米,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一座神山。它常年笼罩在神秘莫测的云雾之中,难得一见真容。惟有真正有缘之人,才能拜见其圣灵的风采。在藏人眼里,它是神圣不可侵犯、决不向世俗低头的神灵之山。
这座雪山虽然比珠峰低了2000来米,但对登山队员来说,这是一座桀骜不驯的雪山,是一座未被征服的神山。在这座山脉,登山队员们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这就是梅里雪山。1991年1月,中日联合登山队向梅里雪山最高峰发起冲击,却遭遇雪崩,全体队员(共17人,其中中方6人,日方11人)骤然遇难,震惊世界。
至今,梅里雪山依然傲立在中国西南,没有一个人可以站在峰顶微笑。登山界将此归结于梅里雪山的气候变化莫测,雪崩频仍,其攀越的难度,远远高于世界最高峰。
我景仰梅里雪山,虽不期望能够一睹梅里真容,纵然能在山下走上一走,远远看看那桀骜的山体曲线,我就很满足了。2009年夏天,我带着家人来到香格里拉。从中甸到德钦,在地图上看上去很近,但开车却需要将近一天时间。顾及家人,我放弃了梅里之行。
司机是纳西族人,很健谈。一路上,我时常与他谈梅里雪山。他说,再过两天,他就要到梅里雪山去,路上漫长,累得很,但总有许多游客不远千里去看这座大雪山。我和他谈及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梅里雪山遇难的事。师傅沉吟片刻,说出了民间对此事的说法:
“在藏人眼里,梅里雪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灵之山,只可顶礼膜拜,岂可踩于脚下。中日联合登山队要攀登梅里雪山,在藏民心里,是很难接受的。所以,在登山队向雪山攀登之时,数万藏民,包括僧侣默坐在雪山前诵经祈祷忏悔。你想,那么多人同一方向对着雪山发出声音,其声音频率相同,就引发共振,导致了雪崩。登山队全军覆没,这是大家意想不到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再一次证明,梅里神山是不能征服的,只可远观膜拜,不可登临踏足。”
以这位师傅的说法,梅里雪山雪崩是由藏人的声音共振引发的。如果此一观点成立,对登山队员来说,那是很伤感情的事。我相信师傅的观点在民间肯定有些市场,或许藏人中就这么流传。我在反思,我们的登山界一向勇于攀登,以征服一切大山名山险山为目标,探险的价值甚至超过生命的付出。如德莱塞所说:“人生意义的大小,不在于外界的变迁,而在于内心的体验。一个容易受感动的人乡下人的生活,要比一个冥顽不灵的皇帝更丰富、更神奇。”但征服、探险的价值观,面对飘渺真实的自然,面对宗教和民众的朴素情感,实在是渺小得很。
我们要对自然存有敬畏之心,我们要对宗教和民众的信仰存有敬重之心。这,或许比攀登和征服更有意义。
无论这种民间说法是否成立,我对死难者依然心存敬仰,对梅里更是高山仰止。我愿,梅里雪山成为登山界最终放弃努力的惟一,让死难者成为梅里雪山神圣不可逾越的界碑,警示后来者:我是永远的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