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十读哲学
(2010-01-21 13:24:32)
标签:
哲学生命哲思情感 |
分类: 心灵空间 |
四十岁是人生一道重要的坎,犹如一道分水岭,把人生道路分成两半,风景截然不同。站在四十高颠,来路郁郁葱葱,苦中有乐,人生精华部分已悄然随风飘散;去路莽莽苍苍,乐中有苦,世事愈加洞明,身体逐渐衰退,社会责任、家庭负担一肩挑,我们变得坚强又脆弱、强悍又孤独。
人过四十,心境自然有所转变,对人生的感悟多了,人变得智慧、豁达了,对一些琐事不再斤斤计较,知道什么是自己最需要的,人生的意义变得愈加简单而严肃。懂得了什么叫舍得,该执着的执着,该放弃的放弃;明白了什么叫适度,属于你的要珍惜,不属于你的不强求;理解了什么叫中庸,该坚持的不退让,该退让的不坚持;清楚了什么叫作为,君子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公道人心有所为,忤逆人心不作为。
古云:四十而不惑。不惑者何?不再为身外之物殚精竭虑,不再为情感问题困惑痴迷,不再为世情纷繁庸人自扰,不再为无度欲望迷失自我。有人问,达到如此境界,岂非佛家的化外之境,道家的无为之念?非也!我等终是食人间烟火之人,从没动过去修行的念头。我们要做的,是在滚滚红尘中修炼自身,提升修养,凡事要看得开些,做到大度、宽容、透明。要积极地生活,解开心结,对旧事不必耿耿于怀,不要沉溺在抱怨、愤慨、悔恨的情绪之中。心中郁结源于自我封闭,受人蒙蔽源于欲望膨胀,人生不顺源于自视过高……万事皆有源,就看我们是否观照内心。看清楚真实的自我,才能看清身边的世界。到了四十了,“不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自我们真实的反省、反思,对自己的性情、才情和运情有全面的认识,才有真正的彻悟。
悟,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一种心灵的自我超越。悟,建立在知识、年龄、经历的基础上,是一种情感和思维的释放,是心灵和自然的邂逅、人性与理性的碰撞。没有大历练者谈不上大悟,这种感悟,是真实的思想和心态流露,人生的阶段不同,感悟的深浅自不同。这种感悟,并非纯粹来自我们的学习,它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却是由知识、阅历、经验累积基础上提升的人生智慧,是完全吻合你的人生态度的思维结晶。这很难分得清对错与好坏,外力也很难说服或改变你的内心想法。
心中有了沧桑感,对世界、人生的认识逐步定型,对生命、岁月的感悟日渐积淀,此时此刻,捧读年轻时难以读懂、无心细读、富有哲思的书籍,就有了别样的感觉,这是思想活水的共鸣启发,这是智慧火花的辉映融会,这是情感之泉的温暖沐浴。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是我们与智者的对话,与自己内心的切磋,是对现实的印证。我们沉浸在深沉、悠扬的哲学氛围中,揣摩修炼,犹如脱胎换骨,举止心态悄然改变,在外人看来,我们仿佛披上了一件神秘朴素的外衣。而我们的目光则变得更加睿智、富有穿透力,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博大,富有宽容。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年轻时代玩深沉,读哲学是赶时髦,不懂装懂,却在心中埋下哲思的种子。走过许多路程,阅尽人生百态,岁月就是一本活的哲学经典,当此时,方知哲学不虚妄。读哲学,也读自己,这是四十岁的一项必修课程。在阅读中思索,在对话中感悟,先哲们的思想逐步走进我们的心灵,影响着今后的人生之路,让我们的步伐更加矫健、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