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黎励
黎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4
  • 关注人气:2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种自我防御机制

(2009-06-01 22:23:17)
标签:

自我防御

超我

十种

动机

本我

杂谈

分类: 精神分析

    有人把精神分析归纳为就是化解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的过程,化解防御机制就是让来访者卸下自我保护,等于把真实的部分呈现出来;罗杰斯形成的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则是一个在足够信任、安全的咨询关系中去发挥来访者自身的潜能,简单说也是让来访者在安全的关系中敢于把自己最真实地暴露出来,并使自己的潜能能发挥出来。不管精神分析还是来访者为中心,其核心机制隐藏着相同的思维,那就是把咨询的过程作为一个呈现的过程。
  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人怕受伤害,所以会为自己带上盔甲,而长久下来盔甲会把人固定下来,使改变难以实现,甚至是不可能。而只有把盔甲打开,把真实的部分流露出来,才能把力量作为到需要作用的地方。所以,咨询的效果都是以来访者是否真实呈现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的。
  精神分析把防御当成是人意识层面不知晓的世界,认为咨询师把来访者不知晓的部分找到对应的连接,并让来访者意识到从而达到领悟就解决问题;而来访者为中心干脆不考虑来访者为什么需要自我保护,仅仅认为那是来访者延续过去不安全的人际关系导致的,并努力给予来访者一个安全的关系。并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综合两个流派的观点,我在这里加上个人的一些见解,从另一个角度来延伸咨询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不管是意识层面还是潜意识层面,生命对于那些会被伤害的时刻,都会采用自我保护,这本身是不能被挑战的(这说明为什么常规的劝说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原因,因为那个时候,来访者总被劝说要敢于面对实现,而无视来访者自我保护的需要)。从这一点出发,咨询师需要做的是让来访者知道那些伤害是发生在过去,现在已经没有了,也就不需要保护了(精神分析实质上就是让来访者看到防御产生的原因,并让来访者知道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一旦来访者意识到也就逐渐能做到放下过时的防御,活在当下的世界中;来访者为中心则是努力让来访者在新的安全关系中慢慢意识到关系并不是全部充满伤害的,是有安全的关系存在的,从而放下为避免被伤害的自我保护机制);当然,两个流派为作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咨询师和来访者昂贵的时间为代价。
  为因应目前来访者对咨询的无耐,我在处理来访者的“呈现上作了这样的调整:首先我在来访者问题中先找出问题存在的理由(精神分析注重的是找出来访者问题的原因,原因与理由的不同在于理由是来访者所需要的,而原因一般是指因果关系而已),从中往往能找到理由中包含来访者自我保护的需要。从而直接与来访者讨论如何面对这种需要(这时需要先突出来访者对自我保护需要的尊重,这往往是一个难点,因为来访者习惯于认为自我保护是不应该的,是不可取的,而我们却要让来访者意识到这是被支持的)。在我们没有找到放弃这种需要之前我们需要接受这种需要,也就是说这时我们不能对这种自我保护采用压抑或者否定的态度,而是理解并接受其存在。直到来访者认为没有必要保护为止(往往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做到:目前没有伤害存在;伤害小到我不需要保护;承受这种伤害可以得到更好的收获)。而后面咨询的重点就是与来访者一起去寻找这个时候的到来

    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卫机制的意义:

  积极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消极的意义在于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应对紧张、挫折时的反应方式,目的是减轻心理矛盾、消除焦虑、解除烦恼、减轻痛苦、保持自身的心理安宁、平衡和愉快,以期更好地适应环境。
       防御机制形成于个体的生活环境及成长经历,因此常常渗透到人格当中,以较为固定的态度及行为模式表现出来。就是说,人们会在无意识当中,以习惯化的方式使用某种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心理危机和焦虑情景。
       正因为如此,防御机制自然会带到亲密关系当中:积极的防御机制能够给亲密关系带来积极的影响,给关系的对方带来心理的成长;而消极的防御机制则会破坏亲密关系,给关系的对方带来心理的伤害。“受伤害的总是最亲密的人”,由于处于亲密关系中的双方极少掩饰自己的情绪,而防御机制的使用又是无意识的和习惯性的,因此这种影响在亲密关系当中相对于其他不那么亲密的关系就更加地明显。
       所以,如果亲密关系的双方都能够了解自己和对方习惯化的心理防御机制,那么消极的防御机制对关系的消极影响和给彼此造成的伤害就会减少,如果双方能够有意识地多使用积极的防御机制,无疑会使彼此的关系更加亲密,并且使双方都能在这个积极、美好的关系中得到成长。
      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三个方面的胁迫,如果它难以承受其压力,则会产生焦虑反应。然而焦虑的产生,促使自我发展了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冲突,缓和3种危险对自身的威胁。即要使现实能够允许,又要使超我能够接受,也要使本我有满足感,这样一种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归纳了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分别为:

  1.压抑:是指一切为社会道德、宗教法律所不能容许的冲动、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这种机制叫做压抑。只有在压抑作用发生的条件下,以下9种机制才能发生.!

  压抑的正面作用是:当个体产生与社会规范相悖的内心冲动或需求时,如果个体不加以压抑和控制而任其发展下去,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挫折并产生焦虑和痛苦。压抑起到保持其心境安宁;维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一个成熟的有修养的人是一个懂得运用压抑作用的人。

  但是压抑也有其负面作用,因为被压抑的欲望与冲动并未消失,只不过是在意识的监督之下暂时潜伏下来,一旦有机会就可能活跃起来,引起意识领域轻微和短暂的扰乱现象。同时,如果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把自己正常的欲望和本能拼命地加以压抑,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反应。如强迫型人格异常者,就与他们过分地使用压抑作用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2.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

  3.否认: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或痛苦的事件,似乎其从未发生过。

  否认是指把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其目的是以拒绝承认痛苦事实来躲避心理紧张和不安,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心理防卫机制。

  否认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护自己,给自己多一些时间来思考并作出决定。但它并不能使被否定的问题得到解决,从长远来看是不足取的。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减低人们对现实的适应能力,甚至产生妄想等精神病征。

  4.退行: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的、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的情景。

  5.固着:心理未完全成熟,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

  6.升华:把为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不能容许的冲动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能量。

  升华作用能使原有的动机冲突得到宣泄,消除焦虑情绪,保持心理安宁与平衡,同时,又创造了积极的社会价值,利己利人。

  7.置换:因某事物而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了。

  8.抵消: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抵制一个人的真实感情。

  9.反向形成: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中的相反的行为。 

  反向是指当个体受挫时,采取一种与原意相反的态度或行为的心理防卫机制。其目的在于避免或减轻自尊心受损。反向作用若运用得当,可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过分使用,则会使自我意识扭曲,动机与行为脱节,导致心理异常。

  10.认同(自居)作用:个体的潜意识,有意识的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自居作用或认同作用,是指个体在受挫时,效仿他人经验和行为,或把别人具有的优点加在自己身上,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信心,从而减轻内心的挫折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