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隔阂和代沟
标签:
川妹子夜光杯冷盘热炒言情剧话不投机半句多 |
分类: 自圆其说 |
有同事,是个川妹子。她在本地结婚后,父母要来看她,那边机票订下来后她就一直盼望念叨:这下可以天天吃香喝辣喽!但是真到父母来了,才一个星期她就受不了了,婉转地建议父亲以后做菜少放点油,油锅也不要烧那么热。父亲生气地说:“你就是吃我这样做的菜长大的!”
她从此不再说什么。做个鬼脸对老公说,忍半年吧。厨房换了个大功率油烟机,晚上等父母睡下后,她还得忙乎,擦灶台擦橱柜擦冰箱擦桌椅。
还有个同事是本地人,他的太太持家有道脾气又好,听说是他母亲替他找的,他母亲先认识了女孩子,觉得喜欢就介绍给自己的儿子,顺理成章做了儿媳。婚后也是大家庭三代人住在一套别墅里,有次他们办聚会,是同事的父母张罗的,做了很多菜,餐桌上摆满了冷盘热炒蒸炖煎炸,我由衷地对同事的太太说:你们这一大家子真是幸福啊。她听了只是笑笑。
聚会结束后回去的路上,一起去的人问我:“你注意到没?我们到了以后,XX(同事太太的名字)一直就没停过,她公公婆婆忙到哪里,她就跟着收拾到哪里,不是拿拖把就是搬椅子,一直在整理……”
果然几年后,同事又买了个房子,让父母搬过去自己住,大家庭解体了。
我自己的例子。——当年我生儿子后,我妈正好退休,自告奋勇要住过来帮我带孩子。一天我早起路过父母的房间,听见我爸说:“奶瓶要消毒?现在养个孩子搞得这么复杂!”我妈附和道:“我们当年养两个呢,一周还上六天班,如果奶瓶都要消毒,日子别过了……你别对她说这些啊,她让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听到后一天心里都不是滋味。
我妈年轻时也有点文艺气息,爱读个书看个报纸什么的,我读大学时的教材,她也拿去认真地读过;家里订的《新民晚报》,“夜光杯”的文章她还要剪下来收藏。后来慢慢地她不再搞这些了,我每次晚上去,都看到她在客厅里看电视剧,声音开得很大,总是俊男靓女哭哭笑笑的言情剧,妈看到我似乎有点不好意思,说:“我现在眼睛不行了,看不了书报,看看这些心情也好些。”
我无所谓的笑笑。我现在也不看报啊,办公室里每天送来的报纸,都是只扫一眼大标题就归了档,当然我还不至于去看言情剧,有时间就刷手机呗。
所谓隔阂,所谓代沟,是无处不在的。
有时和朋友聊天,谈到自己和孩子的距离,只会越来越远,不光在空间上,也在精神层面上,其实也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的距离。有时候和儿子谈一个问题,两人之间的观点差别之大,一瞬间会让我看到了我和我妈的曾经,以及我儿子和我的将来……每一代人成长的社会背景不同,每一代人的生活经历也不同,真的很难形成共同认知。你可以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要奔;也可以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要领。
专家说,消除隔阂,填平代沟,靠多沟通。——经验告诉我,这是扯淡。
且不说这隔阂和代沟,世代相传,根本就是消除不了和无法填平的;即便沟通,话不投机的时候,你多说一句,也是多一吨情绪废品。语言这东西用来瞎扯解闷还成,真想靠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纯属天真烂漫。——因为任何问题都是由年龄和立场决定的。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
前一篇:秋天里,晒被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