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说教,就是呈现

标签:
玫瑰的故事刘亦菲万人迷都市女性骄傲任性酷 |
分类: 娱眼 |
亦舒的作品其实都挺类似,放到今天看,还挺好玩的。
《玫瑰的故事》这种老掉牙的题材,还有“万人迷”这种人物设定,现在的人真是难以具象化,即便看小说也不一定能get到精彩之处,拍成了电视剧,觉得选刘亦菲来演还是合适的。
国民度有,美貌保质期长,演得也还不错,设想如果换个人来演,可能就没这么有说服力了。整部剧里她从大学生演到四十岁的熟龄,不同年龄段的气质,神态,着装要求都不一样,能吸引着观众一直追下去,这其实挺不容易做到的。
这也是都市剧的难处。
不能太悬浮,悬浮了大家觉得代入不进去,也不能太接地气,太接地气了大家又觉得不好看。都市剧通常不如古装剧热度高,就是有点“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种感觉。都市剧似乎只有弄成《三十而已》那样,刺激元素拉满,同时没跑偏太远,才能热度高;但更多的是像《一路朝阳》《好事成双》《装腔启示录》这样,热度口碑难两全;而《玫瑰的故事》幸亏有小说的文学底子,bug较少,这就是它最好的征兆了。
女性都市剧这个领域,国内其实在整体的艺术领域挺缺位的,找不到什么经典的高热度的作品,电影好像也少见,市场呼唤这个,但种种原因创造不出来。唯有电视剧领域,一直倒是拍拍拍……但说实话,贴标签的占大多数,“伪独立”的也占多数,很难成为经典,而成不了经典,就是一时的热闹而已。
这时候亦舒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她写这些东西得四十年前了,放在今天来看,也并不过时。香港的商业文化曾经非常领先,亦舒的东西看起来不一定厚重,但自有其普世价值和市场在,适当改编一下,反倒能在当下找到不少合适的受众。现在IP当道,原创难,都市剧原创更难,太容易价值观跑偏而招骂,《玫瑰的故事》放在都市剧这个赛道,相当不错。
它特别的地方,是有点像纪录片的感觉。不需要你带入什么,就是看着一个大美女,从少女一直到成熟,经历过的一切。不算遥远,但也不算很近,职业啊家庭啊其实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她很有冲劲,有生命力。不会说我谈了这么多恋爱就断情绝爱了,或者最后发现真爱就是初恋时,也不是那种经历了一番之后只搞事业不谈爱情的……它只是一个女人的经历,重点是她一直在往前走,在探索着。
说什么“大女主剧”就有点俗气了,这其实是一个人应有的人生态度而已,相信观众能够感悟到这点,并且有所触动。
导演要做的事情就是在细节。需要那种时不时出现的小惊喜,比如黄亦玫和庄国栋的双人视角,和爸爸在画板前的闲聊,吴克群的OST,玫瑰和万茜的各种互动……这些带动着观众一直走下去,足够了。
没有说教,就是呈现,美好的呈现而已。
顺便说。亦舒称不上是十分了不起的作家,虽然出了几百本书,却肯定和文学奖无缘,但她却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作家。
这个世上有两种写作者,一种是无论如何努力,最后写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故事核心,只是从不同角度去反复击打、进攻、深入;另一种可以在不同题材间游刃有余完成任务,同时融入自己的审美和道德。后者当然更容易取得世俗上的成功,他们也配得上这样的成功,但天性上,我更喜欢前者:骄傲、任性、酷。
当然,亦舒属于前者。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