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的青年图鉴

标签:
时代的弄潮儿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内存汉卡三百年的加速 |
分类: 娱眼 |
以后还会有一个年代,能像那个时代一样吗?
就是像中国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火热旺盛、变革与机会,席卷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吗?
这是我前不久看《启航:当风起时》时,不断冒出的感想。
《启航:当风起时》是国庆档电视剧,热度一般但口碑不俗,一集一集居然追完了。
这是一部以中国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背景的剧,最大的特征是逼真。
每集的开头,是一台满屏雪花的黑白电视机;男主角的时髦装束是大背头黑风衣;最常用的BGM是叶倩文舞着蝴蝶袖的《潇洒走一回》……细节小到盗版磁带十块钱三盘都十分准确,关于那个年代的一切都被事无巨细地还原,剧中穿插的一些纪录片画面,旧胶片里的景与人分毫不差交叠到剧中人,仿佛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澎湃,没经历过的人,则是新鲜。
比起景物,更逼真的是人,以及人的际遇。这部剧是双男主,一个热情大胆,一个稳重自持。吴磊饰演的萧闯和侯明昊饰演的裴庆华,都是燕京大学计算机系高材生,毕业后考入研究所工作。他们是师兄弟,是同事,是室友,也是彼此最好的朋友。
萧闯是时代的弄潮儿,聪明机敏,心思活络,敢想敢干,没人比他更拥抱变化,从打扮就看得出来。第一次出场他带着同事们偷偷倒卖汉卡,轻松赚到了普通人一年的工资。
萧闯卖的汉卡,设计源自裴庆华。裴庆华是草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拥有许多闪闪发光的美好品质:踏实、朴实、善良、坚韧,他对未来的预设,是通过勤劳的双手实现抱负。
时代的洪流没有偏爱萧闯和裴庆华中的任何一个。这个故事好看的地方,正是他们在一次次变革中的选择和沉浮。比如研究所的领导尝试做生意,争夺“康朴”电脑的国内代理权,萧裴二人在第一时间被卷进来,立马显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力。
从研究员转向销售,萧闯如鱼得水,无师自通。他擅长虚张声势,第一时间住进豪华酒店,登广告要办展销会,200块的经费,硬是被他花出了200万的豪迈。
另一边裴庆华住进了最便宜的五人间旅馆,每天背着沉重的样机一家家走访。因为对人不设防,他迎头就给人骗了,好不容易谈来的大单被撬,还差点被偷了样机的内存条。
……
看剧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萧闯们和裴庆华们,究竟谁的适应性更强?
现在想起来,周围那个年代的人,大多数是裴庆华和萧闯的结合体,下过海、受过骗、吃过苦,生活给过毒打也给过甜枣,不变的是他们极少会丧,直到今天,他们都到了退休的年纪,转发个养生信息表情包都是充满干劲、干杯朋友。——那种面貌好像独属于八九十年代。就像剧里的那些年轻人,不管人生的路有多么疲累,只消洗把脸,精气神就回来了。
只是当代的年轻人,已经不容易再有那样赌博般的机遇,因为从零到一,远远比从一到十、到一百更让人激动。当剧中开明的领导老谭建议生产自主品牌家用电脑时,弹幕纷纷猜测原型:是华硕还是华为?另一位代表保守派的上司老林不以为然,他的理由是一台电脑售价两万六,谁家用得起?弹幕又群起批评:短视!格局小!是啊,谁能想到人均手机人均电脑的时代那么快就到来了。这30年,中国人几乎经历了三百年的加速。以致于反映这个年代的电视剧,让今天的我们看起来都恍如隔世:原来那时的中国是这样的。
有一种剧作手法,是通过赋予角色典型性格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环境。——萧闯和裴庆华各自拥有一种典型性格,这两种人看似截然相反,而又殊途同归,所以他们的故事已经不仅仅是他们的故事,某种程度上是那个年代的青年图鉴。
我相信,任何一个有幸在自己最好的年华历经过这30年的人,看此剧都会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