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也是需要学习的

标签:
《女佣的故事》《鼠疫》《黄金时代》税金包袱生命的尊严和不屈 |
分类: 那些书影人 |
《女佣》这本书,是 Obama 先生推荐的。他酷爱读书,每年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年度书单 ——2019 年度,他照例晒了一批书单,声称这些书“让日子变得光明”。
在这批书单中,有一本《Maid》(女佣)颇引人注意。今年夏天,该书的中译本《女佣的故事》面世,就马上买来看了。
这是一本很励志的书,被称为“美式鸡汤”不是没道理的。
斯蒂芬妮 • 兰德在气质上,很像阿尔贝·加缪 《鼠疫》中的里厄医生。这样的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身在哪个国家,都是人间世的“光”。——“鼠疫”爆发,奥兰城被封,居民们一片混乱,有的宣扬宗教审判论,有的攻击不公的分配制度,有的偷着找发财的门路,更多的人选择自私、麻木或及时行乐。唯有里厄医生和他的战友们在坚守,他们承认生活的荒诞和无法逆转,但他们就是愿意固守自己作为生命的尊严和不屈。
而在《女佣》中,斯蒂芬妮一路走来,之所以打动人,不是因为她如何卖惨,而是她用质朴坚韧的方式,执拗地捍卫着自己的不屈和尊严。只有真正在底层摸爬滚打过的人,才会理解她的话:“别净整那些没用的,想方设法活下去才是王道。”
除此之外,《女佣》让我生出很深的感慨:有时候,选择真的比努力更重要。
我很同情斯蒂芬妮的遭遇,也对她的奋斗感到钦佩,但对她人生之初的几次选择,还是感到很无语的。
斯蒂芬妮从小就有作家梦。她与杰米的恋爱是闪电式的,第一次去杰米的露营拖车,看到桌上放着布考夫斯基和萨特的书时,就认定他和自己是一样的人,两人同居了;继而的怀孕让她干脆扔掉了大学申请书,放弃了求学;而杰米并没有跟她结婚的打算,也不同意她生下孩子;斯蒂芬妮却坚持生下女儿米娅,杰米在母女俩要依靠他生活时更加看不起她,家庭暴力也开始频频发生……
这个“女佣”艰难生活的开端,看起来怎么都是由她自己不明智的抉择造成的。
斯蒂芬妮终于带着米娅离开了杰米。她去投靠自己的父亲,结果引发了父亲和继母之间的剧烈矛盾;她又在网络征婚,认识了农场工人特拉维斯,在一起生活不久,三观不合的两人就冲突不断,斯蒂芬妮又一次被扫地出门,只能在收容所居住,安全保障堪忧。
痛苦的经历让她认清了生活的真相。斯蒂芬妮这才开始明白:靠自己的本领赚钱谋生是多么重要!但她既没有学历,也没有工作经历,能找到的工作只有清洁工。
“女佣”之路从这里开始。一个单身母亲,每天在十多个主顾的家之间奔波:有政府提供给低贫户暂居的收容所,也有各式令人惊叹的豪宅;有温馨的植物之家,也有囤积控的居所。主顾们都本能地尽可能地避免与她直接打交道,她却像一个游魂,通过房子里的些微细节,思索他们的生活、爱与哀愁——她的写作欲望被重新激发起来了。
斯蒂芬妮将自己的经历和独自抚养女儿的种种艰辛记录在了博客中,未料到她的文章在 3天内点击量超过了50万人次。——米国有将近三千万人仰赖政府低收入补助,成为民众眼中的“税金包袱”。她用朴实而有温度的书写,打破了这样的刻板印象,让人们对低收入人群有了更客观的认识,这些博客内容正是这本书的前身。
工作让斯蒂芬妮摆脱了依赖别人的心理,转向依靠自己的努力求生。故事的最后,斯蒂芬妮获得了“阳光女性”3000美元的奖学金,靠着这笔奖学金,她带着女儿来到米苏拉市生活,一边打工,一边在蒙大拿大学学习创意写作,这次她终于选对了路,一条让她可以实现梦想的路。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人这一生,可以选择的事其实很少,我们既没法选择怎么生,也没法选择怎么死,我们能选择的只有两件事:这一生怎么爱,这一生怎么活。”——说得真对。
这本《女佣》,让我的理解加深了一步:选择,也是需要学习的。
而那位严苛的指导老师,叫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