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细小的瞬间凝固成永恒

(2020-06-21 12:54:14)
标签:

维斯瓦娃·辛波斯卡

万物静默如谜

紫荆开花

纪念日

灵感的光泽

分类: 那些书影人

我读诗很少。觉得诗既无法提供小说式的故事体验,也无法丢出见血封喉的观点,从不清清楚楚的讲明白一件事,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作者是在抒情还是在——扯淡?不如不读吧,对那些分行排列的句子没有耐心,通常选择先拿起了别的书。

我觉得比较亲近的文字,是逻辑健朗、简洁明快、结构清晰的表达,这大概和我的性格是比较投契的。而欲言又止、吞吐无踪、云山雾罩,让人不辨真面目……我真的不具备这样的一颗诗心。

不久前偶尔读了维斯瓦娃·辛波斯卡的《万物静默如谜》。

忽然发现,原来诗并不只是无节制的抒情,在她的文字中,我看见诗意,一种难以叙述的感觉,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被悄然捕捉,激起了我对整个迷雾王国的好奇。

我试着一步一步的接近它。

这本书收录了这位波兰女诗人各个时期的诗作75首,由台湾著名诗人陈黎和张芬龄翻译,2012年出版,出版时离辛波斯卡去世只相隔六个月。

在辛波斯卡笔下,万事万物皆可入诗,绝非精挑细选的唯美戓刺激性主题,材料都是随手可得的,多为日常生活剪影,读来亲切,却不失新鲜,是私人记忆,但显得那么“天涯若比邻”。

 

让细小的瞬间凝固成永恒

 

比如看到紫楝开花,仔细看那簇工笔细描,紫白相间的小花,那感觉真是:

“生活,你很美丽,

你如此丰饶多产,

这蚱蜢像草一样绿,

这浆果成熟的就要爆裂,

无人能像你一样制造松果,

而后又造出它的复制品!

我紧拉着生活的叶缘,

它是否愿意为我停留,哪怕一次?”

生之美好,生之苍凉,唇齿相依。什么是心灵鸡汤?辛波斯卡就是。

她描写日常爱情的《金婚纪念日》。——同度一生风雨,知道爱情绝不止于一见钟情,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爱上对方,最终纳入彼此生命的人:

“这两人谁被复制了,谁消失了?

谁用两种笑容向人微笑?

谁的声音替两个声音发言?

谁为两个头点头同意?

谁的手势把茶匙举向唇边?”

身为女性,她很少写情诗,一旦落笔,却极擅吞吐具体的生活场景,让一个个细小的瞬间凝固成永恒。

我尤其喜欢她的《一粒沙看世界》:

“我们称它为一粒沙,

但它既不自称为粒,也不自称为沙,

没有名字,它照样过得很好。

它不需要我们的瞥视和触摸,

它并不觉得自己被注视和触摸,

它掉落在窗台上这个事实,

只是我们的,而不是它的经验。

对它而言,不确定已完成坠落,

或者还在坠落中……”

嗯,辛波斯卡提醒我们:世界不只有这样一种理解方式。

常常有人控诉现代诗晦涩,可辛波斯卡不沾此病。她总是善待读者,易懂,清新,又诗意盎然。她爱罗列事例,把主题明明白白说出来。有人这样形容她的诗:“构思精巧,逻辑缜密,像被剔净之后的鱼骨,闪动着灵感大海的光泽。”——还是要有逻辑啊!不知所以地乱写一气、然后分行排列的文字,是不能称之为诗的。

辛波斯卡从不把自己搞成文学明星,无论生死都安静低调。她过着朴素甚至近似苦行的生活,“不热衷于在生活上历险,她身上并没有多少波希米亚气质”。晚年她干脆隐居在连电话都没有的山区,每天黄昏时在山道上漫步,在她看来,日常生活本身已经密布奇迹,任何一个闪烁而过的片段都不是平庸无意义的,根本无需去制造戏剧化事件。

波辛斯卡于199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说她的诗“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她是第四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人。——这个小国家文学土壤丰沃,与他们的命运多舛有关?从历史上的三次被瓜分,到令世界愤怒的卡廷惨案,也许是生命的代价让波兰人学会了静默思考,长歌当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