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珍惜眼前菜薹炒腊肉热干面豆皮脆生生火辣辣的劲头 |
分类: 城市日记 |
算起来,我一共到过 Wu Han 三次。其中两次都是匆匆经过。只有一次,因为开会在那里住过几天。
那是2006年,早春时节,住的酒店名字早就忘了,但记得是在一个大学(华中科大?)旁边。因为现在想起来,每天早晨站在房间阳台上,都会看见一道草坡,坡下左手边,有一片连起来的篮球场,大学生们打篮球,声音噼里啪啦;再往前就是一排宿舍楼,几间布置秀雅的花店书店咖啡店穿插其间。林荫路下,拍球声中,花店书店咖啡店,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会议结束前一天,联系一个同行朋友,他说:“好,我过江,带你去过早(吃早饭)。”
那天我出门前,不辨道路,从包里掏出地图来,看着字样,觉得自己像是在读史书:江夏,武昌,江汉,汉南……风声鹤唳,都出来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好地方啊,几个地名,都叫人浮想联翩。
朋友带我去“过早”,去了户部巷。他坦率地跟我说,户部巷并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对我这样时间紧张的外地人最合适:一次都能吃到了。
是的,对我这种江南人而言,真是挺震撼的。我们吃早饭,油条豆浆、稀饭生煎包、炒鸡蛋、炒时蔬;若是西式的,就是牛奶、面包、煎蛋、蔬果沙拉。
而在这里吃早饭,热干面。豆皮。鸡汤。这份敦实丰厚,在我们那里,该是正餐了。
朋友这么跟我解释:这儿可是九省通衢,交通繁忙,大家起得早,许多人还得过江,奔走多,消耗大,早饭一定得吃饱吃好,当正餐吃,才行。我觉得这话蛮有道理。
热干面是我吃过的香得最浑厚的面,没有之一。——论味道繁杂的冲击,重庆小面。论面入口到咽下去咀嚼的快乐,陕西油泼面。但论香,热干面无出其右。
芝麻酱让整碗都有种粗粝又雄浑的香气。用筷子挑起面来,拖泥带水,黏连浓稠,喷香夺人。我们那里的汤面讲究清爽,但热干面反其道而行之,像在美味沼泽里捞面。记得我当年吃的面,有辣萝卜条和酸豆角,没别的东西。萝卜干韧脆辣,酸豆角酸脆,搭配芝麻酱沼泽里捞出来的浓醇面,相得益彰。
真看见豆皮时,很是馋人:金黄酥脆一份,周周正正,油不重。豆皮里包着笋丁、肉粒、榨菜、虾米,咬上去脆得“刺”一声,脆然后糯,口感纷呈。——可惜,后来我再也没有吃到这样的豆皮。
再便是洪山菜薹。菜薹炒腊肉。洪山菜薹这玩意非常神奇,浓脆甘香,味道丰富;洪山菜薹炒腊肉,比起一般的韭葱、洋葱炒肉之类,多出来的那一份独特,明明是浓浓烟火气息的菜,就是透着清爽脆甜。我会记住洪山这个地名,最初也完全是因为洪山菜薹。
这些东西,总让我想起老一辈人的话:百姓吃东西,好的就是浓油赤酱。
我觉得,这里的吃食吧,妙在浓味油脆,又不失香甜:很通达,很周到,香甜里还带点辣。一早起就吃得心满意足,然后便是熙熙攘攘地奔走。大概从这吃食,连带这里的人们,就是古龙笔下那份“大侠也要吃饭啊,街市上也要吃得很香啊”,一股脆生生火辣辣的生活劲头吧?
真希望尽快好起来。
我可以再去那里,吃一份豆皮,吃一碗热干面,吃一盘洪山菜薹炒腊肉。——当年吃时也没珍惜,好比猪八戒吃人参果,总觉得以后有的是机会。
没想到这一晃,就十四年了。现在想想,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当时过去了,总以为有后续,可是下次,真不定是什么时候呢?
珍惜眼前这种话,平时说时口不经心,只有经历了事情,才显得那么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