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标签:
安东·契诃夫尤金·奥尼尔万尼亚舅舅天边外时代夹缝里的失意者 |
分类: 那些书影人 |
今天,会有几人去读剧本和看舞台剧呢?不知道。反正在我,这种情况是极少的。
不久前去看望大学时代的老师,令我惊讶的是:老师居然还记得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和内容;而彼时的我,居然是在研究安东尼·契诃夫的戏剧!——哈,简直恍若隔世。
不错,我正是在大学时代喜欢上契诃夫的,先是喜欢他的小说,短小精悍,意蕴隽永,后来慢慢发现,契诃夫的戏剧,竟然能如此掀动人心。——《三姊妹》、《万尼亚舅舅》、《海鸥》、《樱桃园》……读了不知多少遍,剧中人物的每一句台词,似乎都浸透着各自的灵魂与个性。至今我仍然以为,相对于短篇小说的成就,作为剧作家的契诃夫,更令人高山仰止。
只是,他的剧本搬到舞台上后,今天的观众恐怕难以领略其魅力。读大学时,看过上海话剧院的《万尼亚舅舅》,印象极深。前几年,台湾导演赖声川到上海铺排连台戏,白天演出表现契诃夫爱情故事的《让我牵着你的手》;晚上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闻听消息我在网上买了票,但赖声川却按照今天观众的审美趣味,将《樱桃园》做了相当大的改编,遗憾之余,不得不承认,现在我们大概真的无法接受契诃夫了。
随后,便陆续把图书馆里的《奥尼尔全集》都看了,佳作很多,可是没有一个能超过《天边外》在我心里的位置。有种作品不见得是最完美的,可你就是忘不掉。
我还记得,当年读完《天边外》后,剧中人的面目,安德鲁的面目,露丝的面目,多少都是模糊的,尽管奥尼尔给了每个人很详细的外貌描写。唯独对罗伯特,我的想象始终是清晰的,他的脸,就是一张在生活里无数次出现过的脸,是全部真诚的、忧郁的、欣喜的、善良的、诗意的、无法适应社会的梦想家的脸,可能,也正是奥尼尔自己的脸。
罗伯特的哥哥安德鲁爱着露丝,露丝却爱上了罗伯特,因为爱情,罗伯特放弃了一直以来追求的外出闯荡的生活,选择留在家里经营农庄,但是心地善良、追求完美却不擅经营的他最终弄得一败涂地,穷困潦倒,露丝也离开了他,事业和爱情全部失败……全剧的最后一幕,身患绝症的罗伯特走出家门,摇摇晃晃地爬上小时候经常坐着眺望“天边外”的那座山,迎着日出死去了。
也许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罗伯特。但是很多人都能够把梦想藏在心底,然后踏踏实实的生活,更有强者能在精神和物质世界都过得很好。偏偏罗伯特不能。他始终守着他那接近于幻想的“天边外”的想象,没有因现实境遇而改变一丝一毫。
契诃夫笔下的人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契诃夫总是把身段放得很低,他懂得生而渺小的道理,也懂得自己内心深处崇高部分的真切。他的戏剧带着温情的笑,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谈及自己相熟的朋友或者记忆中的人,一边燃着篝火,喝着酒,说起可爱的事情,笑出眼泪,说起可悲的事情也笑出眼泪。万尼亚舅舅、奥尔加、玛莎和伊琳娜……在阴霾的生活里虚掷着自己的善和美,但是,“天边已经发亮了,那些光明的日子,不会远了。”
这是职业为医生的契诃夫,亲手为那些时代夹缝里的失意者煲制的一道“鸡汤”,给予他心爱的人物以梦想的远光。大概契诃夫的戏剧读多了,读熟了,后来我甚至觉得曹禺的戏剧和巴金的小说,似乎都隐隐闪烁着《三姊妹》和《樱桃园》的身影。
……
用周国平先生的话,做个结尾吧:“我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它使你感觉到,一方面,幻想毫无价值,美毫无价值,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处处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幢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