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

标签:
漫舞维也纳discjockey莫扎特和茜茜公主蓝色多瑙河最炫民族风 |
分类: 城市日记 |
我很少跳舞。首先当然是不擅长,认定自己缺少这个细胞,实在要跳的场合,只好硬着头皮“尬舞”;其次也是天性,对此不太感兴趣,从小就是如此,被老师叫出来,涂着红红的脸蛋上台表演舞蹈的经历,至今想起来都囧,恨无地洞可钻。
有个小学同学,她就特别爱跳舞,甚至自己还会编舞,只要给段音乐,哼哼着就跳成了一支舞蹈,这是需要天赋的。她的职业是和舞蹈毫不沾边的会计,曾经去深圳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就去广场跳舞,她的位置可是在领舞台上的,有点 Disc jockey的意思,深圳本来是个英雄不问来路的地方,大家很自然地叫她“老师”,跟着她热辣狂舞。如今她回家做全职主妇了,有大把的时间,却提不起劲头来跳舞。——我说苏州明明也有广场舞的好吗?但是气氛、环境,哪里哪里都不对啊!她连连摇头,于是寂寞了,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了。
这种感觉我不大熟悉,但能理解,一个人珍爱某件事情,才会如此。
多年前我去德国工作,工作结束后,独自去奥地利玩了几天。在维也纳,我住的是一家家庭旅馆,房东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无论多晚,她一定会在门厅留一盏暖黄的灯,客厅的桌子上天天有鲜花绽放,晚饭也是她做的,最好吃的是牛肉炖土豆片,盘底有一厚层白色奶油汁,牛肉酥滑,入口就化,香气扑鼻。
散漫的人来维也纳再合适不过了,感觉手表都比在家时走得慢很多。这个城市不大,到处可见印有莫扎特和茜茜公主头像的纪念品,巧克力也很热销;找著名的金色大厅颇费周折,在一条毫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我只买到站票,5 欧元;音乐会座无虚席,观众都是游客,乐队是莫扎特交响乐团,本来也没指望看到维也纳爱乐;最后加演蓝色多瑙河和拉德斯基进行曲时,满场训练有素的掌声,犹如新年音乐会的重演。
街头巷尾咖啡馆很多,招牌上闪耀着一长串的名字: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佛洛伊德、维根斯坦、席勒……我在这些咖啡馆门前逐一驻足,然后选了一家只挂着简单Cafe招牌的店,在角落里坐下,要一杯地道的维也纳咖啡,窗外有轨电车叮叮当当驶过,人来人往,阳光的影子时短时长。
傍晚时分回到住处,看到房东太太换上了漂亮的晚礼服,化着精致的妆容正要出门,她说她要去参加一个舞会!——在维也纳,冬末春初是舞会旺季,且舞会的名头很多,仅仅是她告诉我的,就有歌剧院舞会、音乐厅舞会、老年人舞会、幼儿园舞会;甚至还有糖果舞会、啤酒舞会、消防员舞会、通烟囱师傅舞会,等等。当晚她要参加的是退休教师的舞会。见我流露出好奇的神情,她马上邀请我一起去,还跑前跑后指挥我涂上口红,用行装里唯一的一条长裙换下了身上的T恤和牛仔裤。
我们坐着房东熟人的车子,从市中心北上,穿过暮色中的维也纳森林,建筑物的尖顶飞檐从树稍间闪现的刹那,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巴洛克风格的广场上,颇具规模的乐队演奏悠扬,都是或快或慢的华尔兹,谁说外国人不跳广场舞的?——不同的是,此广场是专门用来举办舞会的,需要提前预约租用,且周围绝无民居。
男女翩跹,曲曲不停,不会跳舞的我,只好绕着人群拍照瞧热闹。每次换曲都有人来邀请我,腼腆拒绝了好几次,想我中土大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教科书里又讲我们能歌善舞……终于跟人进了舞场,旋转中笨拙地踩对方脚无数次以后,我想,能歌善舞大概是形容少数民族的?房东太太转着圈舞到我旁边,边擦汗边问,看来你们不跳这个,贵民族都跳些什么舞呢?这个问题硬是让我张口结舌,半天回答不上来,尴尬。
回去的路上,房东太太一路还在哼着华尔兹旋律,司机也跟着哼哼,不远处的钟楼响起夜半的钟声……维也纳人常说的是:“我们并不是太快乐才跳舞的,我们是跳了舞才快乐的,”还有一句是:“我们不发愁,我们有华尔兹”。
想起这段往事,笑了。放在今天,房东太太的这个问题毫无难度呀——贵民族跳什么舞呢?小苹果啊!最炫民族风啊!不仅回答,还可以跳一段给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