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徒

(2016-09-19 12:41:18)
标签:

全民围观

德云社师徒

睚眦必报

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

世相险峻

分类: 娱眼

一场秋雨一场寒。

全民围观的王宝强夫妻撕扯尚未有个说法,又一轮新的夫妻反目和师徒互殴上演。从某种意义上说,马蓉宋喆的窘境被张纪中樊馨蔓的舆论搭救了,而后者的事态热度,又被德云社师徒的板砖相向平息弱化了。

这个秋天,做一个安静的吃瓜群众很难,也真是委屈了舒淇和成龙。——女神好不容易结个婚,就这么被淹没了;成龙拿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居然也无人问津,他的微博转发的人寥寥无几,完全不能跟上述那几位的热闹相比,他最近的一次走红是Duang的时候吧,那还是两年前,现在大家也不Duang了。那帮喜欢成龙的人,仿佛从网络世界消失了,他们大多不用微博,朋友圈倒是用,转发“学会这4个养生技巧,活到100岁”之类。

再看那些开撕,无论是少年伴侣、半路夫妻,还是恩情师徒,都在金钱、情色的检测面前不堪一击、一败涂地……伦理底线一再失守,热闹到后来,你会发现自己戴上了一副怀疑的有色眼镜,由公众人物而我们自身。他们摧毁的,都是关于情爱与信任的根本。——世相如此险峻,身边人如此居心叵测,防不胜防呐。

郭德纲说起来还是徒弟曹云金的表姐夫,也算是实在亲戚了,但彼此的仇恨指数与伏击战术,远远超过前两例(被徒弟揭底后,郭德纲还未曾发声,据说是要“再看看”,话音里凛冽顿生,毛骨悚然)。因为双方相对势均力敌,各有平台,并掌握核心秘密,过起招来格外刀光剑影,孰是孰非,谁知道呢?我这个不明真相群众当了这么多年,唯一看明白的真相是:但凡撕得起来的两个人,谁都好不到哪里去。

郭德纲肯定是个睚眦必报的主儿,靠得一张利嘴,批评他人无数,有指名道姓的,也有指桑骂槐的,连死人都不放过,在他的字典里是绝无“息事宁人”这个词的。徒弟已经离开六年了,他还能借着整理家谱咬牙切齿旧恨重提,什么“欺天灭祖悖逆人伦,逢难变节卖师求荣”,连艺名都不让用,赶尽杀绝。那曹云金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立马发微博“是你的江湖险恶,但我的世界阳光,道不相同不相为谋,如此,人生长路漫漫,确实不必再见”。徒弟羽翼已丰,又曾是身边知情人,还起嘴来同样刺刀见红,列举师傅的“七宗罪”,从贪污公款到男女关系,人品大揭批,条条意犹未尽,曾经有多亲密,爆炸点就有多强劲。

江湖虽大,饶是师徒,容不得你好我也好。

亏得我从来不看好师徒关系。大凡一个正常的人,就没必要去拜什么师傅(学校的老师除外),师傅师娘的叫起来直起鸡皮疙瘩。从前学艺,不拜师傅就得不到真传,现在信息产业那么发达,有什么非得口传身教?中国历史上的师徒关系糟粕不少,有些说穿了就是老欺少,恶习延续至今,赵本山也好郭德纲也好,都以为给了人家一口饭吃,人家就得千恩万谢一辈子把你当祖宗供着。这种做派,简直就是恶师,被灭也是活该。

最近在读陈之藩先生的《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七十年前,胡适是北京大学校长,陈之藩则是天津北洋大学电机系四年级的学生,后者听了胡适的一篇广播讲演后,提笔给大师写了洋洋万言的长信,居然得到了胡适的回信。两人年龄相差甚远,地位也很悬殊,陈之藩是把胡适当做自己“思想的医师和导师”的,每遇问题必写信请教,这对“书信师徒,忘年之友”的交往就这样持续着。陈之藩回忆说,“他几乎每信都覆我,有时很短,有时也相当长……他的诚恳与和蔼,从每封信我都可以感觉到。”

后来陈之藩要去美国留学深造,但资金捉急,胡适给了他一张四百美元的支票。陈之藩也很有出息,一旦挣了钱马上就还给恩师。胡适接到信和钱后,给陈之藩写了回信:“谢谢你的来信和支票,其实你不必急于还此四百元。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陈之藩说:“我读这封信时,并不落泪,而是自已想洗个澡。我感觉自已污浊,因为我从来沒有过这样澄明的见解,这样广阔的心胸。”

真是喜欢胡适这个人。看看现在的世道,还有胡适这样的“师”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